知识的复制――古代传抄活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pdfVIP

知识的复制――古代传抄活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的复制――古代传抄活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pdf

v01.3INo.1l 东岳论丛N0v.,20Io Yue%bune) 20Io年11月(第3l影第11期) (Dong 知 识 硇复制 ——古代传抄活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董火民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传抄是中国古代知识复制最根本的方式,有英产生发展的渊源,对右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抄 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基于为往圣继绝学而“立言”,或是宗教信仰的“修功业”,或是作为知识人谋生的手段。一千余 年的传抄活动,在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对传抄者的思想、著述方式也生产了深刻影响。迷而不作引经据典的思 维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影响了近代知识产权思想的产生。 [关键词]知识的复制;传抄;立言;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lO)ll—0102一05 知识是人类思想、经验的总结,作为知识载体的书籍的传抄、传播活动,是人类知识乃至文明传承的重要 方法。我国古代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印刷术广泛应用之前,手工的抄写活动,是文献复制、传播的主要形 式。文献传抄活动,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传抄介质的进步影响比较大,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直 至隋唐,在宋代印刷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而成为非主流形式。但由于手写本、抄本资料具有的特殊意义,直 到明清时期,以手写传抄方式复制的文献资料仍受到特殊的关注,因而,手写传抄活动得以延续。 一、传抄活动发展的社会背景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图书的需求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以简帛为载体的书籍 的生产,促进了书籍生产唯一方式——传抄活动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对藏书事业,特别是官藏图 书,是较为重视的,即使是推行文化禁钢政策的秦始皇和文化素养不高的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④。 西汉时期更是广开献书之路、征遗书于天下,进而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并鼓励民间广置经籍、讲学 授徒,于是到了东汉,都城市肆中就有了专门的“书市”,人们能够方便地购买到要看的书籍④。百年之间国 家征集的图书已“积如丘山”@。后来,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完善及普遍应用,引起了图书载体的革命,人们 通过传抄的方法,制作写本书,增加自己的收藏。 隋唐时期,特别是六至七世纪之间,是我国写本书发展的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图书主要是依靠抄写④。 学者士人对自身著作流传后世的期望、藏书文化的初步形成、科举取士制度形成的大范围儒家经典读者群 等,与邻近诸国的文化交流等都对图书抄写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两宋至明清,是我国图书事业空前发达的时代,由于科举考试、官府及私人藏书@的需要推动了图书在种 类和数量上的骤增,尽管这个时期雕版印刷术逐步发展并成熟,但写书、抄书仍然是产生图书、复制图书的重 [作者简介]董火民(19r73一),男,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①张凤霞,张弘:《秦汉时期私家藏书文化述论》,《东岳论丛》,2008年第5期。 ②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宁泼: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③[唐]欧阳询等:《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3l页。 ④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7年版,第98页。 ⑤宋亚伟:《唐代写本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⑥参见张凤霞、张鑫:《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东岳论丛》,20lO年第7期。 102 知识的复制 要手段之一。而且,手抄书多是孤本、善本,历来为藏书家和学者所重视①。 二、传抄活动发展的动力 封建社会“三不朽”的思想是驱使传抄活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自秦汉至明清,官府、私人的书籍传抄活动 生生不息乃至蓬勃发展,有其重要的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