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自然湿地土壤碳密度及其开垦为农田后变化.pdfVIP

皖江自然湿地土壤碳密度及其开垦为农田后变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卷第2期 湿地 科学 V01.6No.2 WETLANDSCIENCE 008 2008年6月 June,2 皖江自然湿地土壤碳密度及其 开垦为农田后的变化 林 凡1,李典友1’2,潘根兴h,许信旺3,张旭辉1,迟传德4,李志鹏1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5; 2.安徽皖西学院地理系,安徽六安237012;3.安徽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4.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于2005年分别采集了安徽沿江4个淡水湖泊的自然湿地及其周边围垦农田的代表性土壤剖面样品,测定 了总有机碳含量,讨论了天然淡水湿地有机碳密度与深度分布特征及其开垦为农田后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 t/hm2和81.5—91.6t/hm2;而农田则 表层(0~30cm)和全剖面(0—100cm)中的碳密度分别为42.5—57.4 分别为22.4—48.4t/hm2和41.4—76.5t/hm2。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表层和全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 降低,且有机碳含量的变异性增大。表明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其碳库失去稳定性。但是,开垦的旱地土壤的有 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低于开垦的稻田,故湿地开垦为旱地更不利于湿地碳库保护。因而,将湿地垦殖为水田 是相对较有利于湿地碳库保护的人为土地利用方式。湿地开垦的碳库损失町能是土壤的大气CO:源效应的主 要途径。 关键词:湿地:农田;土壤有机碳;碳库损失;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S1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948(2008)02—192—06 湿地是由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交互 围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从1949年 25828 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类型¨。J。根据世界自 km2的水面面积萎缩至20世纪90年代的 WorldConservation 10493 然保护联盟(The Union,IUCN) km2【14];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面积最大 000 a来,全球湿地面积缩小大约 的淡水湖,全盛时期湖泊面积曾达到6 km2,到 的统计,最近100 50%[6,71。泥炭沼泽和湿地还在以惊人的速度继 90年代只剩1/4【l5|。20世纪50年代以前,龙感湖 续消失,例如印度、马来西亚地区一半以上的红树 的湖泊面积为578.95km¨怕j,此后由于大量垦 km 林沼泽被砍伐作水产养殖场之用旧1。天然湿地是 殖,湖泊面积缩小到现在的475.002|16]。升金 自然界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研究认 湖沿湖现有大小圩口62个,其中万亩以上圩4 carbon 为,湿地可能是“遗漏的汇”(themissing 个,千亩以上圩15个,千亩以下圩43个;泊湖湖 sink)的一部分;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主要的碳周至1978年共垦殖万亩以上大圩2处,千亩以上 汇,人类利用湿地造成的湿地土壤有机碳损失在全 大圩10处ⅢJ。长江中下游这些河流和湖泊湿地 球气候变化中受到越来

文档评论(0)

ltt20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