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因子判别分析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pdfVIP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因子判别分析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因子判别分析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pdf

2014年 12月 中国粮油学报 Vo1.29,No.12 第29卷第 12期 JournaloftheChineseCerealsandOilsAssociation Dee.2014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因子判别 分析的玉米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 袁 莹 王 伟 褚 璇 P.Feldner G.Heitschmidt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 100083 QualitySafetyAssessmentResearchUnit,USDA—ARS,Athens 30605 摘 要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玉米籽粒表面黄 曲霉毒素的检测。将黄曲霉毒素原液用甲醇分别稀 释成浓度为 10、20、100、500 g/L的溶液,然后逐一滴在等量4组共 120粒玉米籽粒的表面,取同品种30粒洁 净玉米籽粒作为对照组。利用400~1000nm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进行样 品图像光谱信息获取,采用 标准正态变量校正进行数据预处理。首先经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 进行高光谱数据 降维,然后利用 PCA从 835个波长 中提取的前 14个主成分为输入 ,采用 因子判别分析 FactorialDiscriminant Analysis,FDA 对5类样品进行分类。FDA构建的模型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达95%和86%。 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并结合PCA—FDA方法进行玉米籽粒表面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玉米颗粒 黄曲霉毒素 因子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高光谱成像 中图分类号:S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0174 2014 12~0107—05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 Aspergillusflavus 和寄生 成像光谱仪,在光谱覆盖范围内的几十到数百个光 曲霉 Aspergillusparasiticus 的代谢产物 J,具有极强 谱波段对 目标物体连续成像,在获得物体空间特征 的毒性,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 成像的同时,也获得被测物体的光谱信息,在可见光 为 I类致癌物 ,它主要有 B1、B 、G1、G2、M。和 M2 到近红外波段,其光谱分辨率可达纳米级 J。高光 等类型,其中以B 毒性最大。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 谱成像技术结合光谱与计算机图像技术两者的优 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 点,可获得大量可包含连续波长光谱信息的图像块, 豆类、坚果类、肉类等,其中以玉米和花生污染最为 图像信息可用于检测表面,而光谱信息可用于检测 严重。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型粮食作物,但因 内部成分、品质。与传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 霉变造成的产后损失巨大,不仅如此,食用了感染黄 可见光图像技术相比,分别具有像素级检测能力,可 曲霉毒素的玉米,将会直接危及人、畜生命和健康, 同时获取样品物理和内部化学成分信息等优点 ¨。 因而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果蔬表面品质 ¨、内部品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及时检出就显得尤为重要。 质 、禽类肉质品质 ¨以及对水果糖度等指标的定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薄层层 量分析 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试验采用高光 析法 T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免疫分析法 谱成像技术对玉米籽粒表面的黄曲霉毒素 B进行检 ELISA 等 ,然而这些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检测时 测 间长、检测结果慢、不适于在线应用、经济性差等缺 点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融合图像技术和光谱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而成的一 门新技术 [8J。所谓高光谱成像技术,即在 1.1 试验材料 紫外到近红外 200~2500nm 的光谱范围内,利用 本试验采用的样品为先锋玉米籽粒,选取了150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BAK08B04 收稿 31期:2013—09—23 粒尺寸和外观大致相同的于2010年夏季收获的同 作者简介:袁莹,女,1991年出生,硕士 ,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快速 种玉米籽粒。样品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署真菌毒 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制、食品安全、机电一体化技 术等 素研究所提供。 通讯作者:王伟,男,1975年出生,副教授,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快 1.2 样品准备 速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制、食品安全、机电一体化 技术等 为了排除玉米样品中天然 自带的霉菌对光谱数 108 中国粮油学报 2014年第 12期 据的干扰,先将试验用的玉米籽粒放人盛有 20%甲 1.5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醇溶液的烧杯中浸泡,然后放置在滤纸上进行干燥 , 为了消除由于样品形状不同及表面凹凸不平产 以杀死残余的霉菌孢子。将500 g/L的黄曲霉毒素 生的散射对光谱的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