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 卷第4 期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i. 25 No. 4
2004 年12 月 Journai of Hanshan Teachers Coiiege Dec. 2004 评庞德译李白名诗 《长干行》 朱 谷 强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 52104 1) 摘 要:庞德译 《长干行》曾被评论家誉为20 世纪美国最美的译诗。该文试图从其主要 特点、主要问题及差错原因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以加强人们对汉诗英译质量的关注。 关键词:庞德;《长干行》;汉诗英译 中图分类号:H 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 (2004 )04-0102-04 庞德是美国20 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不仅是现代文学意象派的鼻祖,而且难能可
贵的是他从东方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尤其对中国古代诗歌爱不释手。他所翻译的中国
古典诗歌集 《华夏集》享誉美国,而其中所译的李白名诗 《长干行》代表了他译诗的最高
水平,堪称 《华夏集》的扛鼎之作。但是,从现代翻译理论,特别是从奈达的等效翻译理
论的角度来看,其 《长干行》的翻译并非尽善尽美,在某种程度上,还错讹不少。现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其译诗的功效。 一、庞德译 《长干行》的主要特点 《长干行》属于乐府 《杂曲歌辞》,原为长江下游一带的民歌。江东称山岗之间空地为
干。建业 (今南京)之南有山,山间平地,吏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之称。李白的
《长干行》使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女主人公年龄的变化为时间顺序来记叙,运用四季相思
的民歌手法,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生活场景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
体。该诗押韵方法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行押韵,也有隔两、三句押韵。要大致等效地翻
译出该诗的意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大诗人庞德来说也是如此。 很多翻译家认为:诗歌最好由诗人来翻译。作为意象派的奠基人,庞德对意象主义提出
了3 条要求:一是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二是用精准的词语;三要以富有音乐性的口语自
然节奏为基础,不用机械的节拍。为此,他制定了意象主义诗歌的韵律规则。因而庞德在翻
译 《长干行》时能运用意象派的技巧,如精准、简约的手法,来传达主人公强烈、压抑的
情感就顺理成章。这是其一大特点。例如,李白 《长干行》诗中的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 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iing ,/ I desired my
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庞德译为 “
dust to be mingied with yours. /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 Why shouid I ciimb the 收稿日期:2004—04—08 作者简介:朱谷强 (1968—),男,湖南宁乡人,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 ·102 ·
lookout ?”庞德在此没有将典故 “常存抱柱信”翻译出来,而连用三个Forever 来代替,以
此来表达主人公强烈、坚贞的爱情,这是其简约手法的表现特点。而在翻译 “愿同尘与灰”
时,用 “dust ”(灰尘,骨灰)一词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他们愿同生共死的情感,且暗含双关
之意,这是其追求精准目的的表现。 且看另一位诗人洛威尔对这一节的译文:“At fifteen ,I stopped frowning. / I wanted to be
with you ,as dust with its ashes. / I often thought that you were the faithful man who clung to the
bridge-post ,/ That I should never be obliged to ascend to the Looking-for-husband Ledge. ”这一
节译文虽然忠实于原文,但文嫌啰嗦,不符合庞德的风格。再如李白诗中的 “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庞德译为 “At fourteen I married My Lord you. / I
never laughed ,being bashful. / Lowering my head ,I looked at the wall. / Called to ,a thousand
times,I never looked back. 仅寥寥几笔庞德在此就极为传神地译出了只有十四岁的小新娘的
娇憨情态。再如结尾两句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庞德把它译为 “And I will come out
to meet you ,/ A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