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节日的定义 一种社会的共同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与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珍贵文化。 节日的分类 岁时农事节日 宗教祭祀节日 纪念庆贺节日 我们的节日 一 清明节 二 端午节 三 中秋节 四 重阳节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把每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气”,这样,一年有二十四个“气”,由此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坟墓的风俗,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两千年而不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坟,为墓地锄草,替坟墓加土,好好清扫修整一番。 清明踏青 踏青也是清明节日习俗。扫墓之余,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游乐一番,顺手折些柳枝戴在头上,入暮回家。 清明插柳 清明食品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说 屈原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诗人,战国时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由来——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由来——曹娥说 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端午节的由来——龙崇拜说 端午习俗 北方多将五月五日视为恶日,此时天气渐热,正是疠疫多发季节,故民间多驱邪禳灾的活动。因此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艾叶菖蒲可驱虫治病,因此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妇人争相佩戴。或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据说有驱魔祛鬼之神效。此外,长江流域地区还盛行饮雄黄酒,给小孩佩香囊,系五色丝线等,也是避邪驱瘟之意。 端午习俗(1) 端午习俗(2) 端午习俗(3) 端午民俗活动——龙舟竞渡 端午民俗活动——喝雄黄酒 端午民俗活动——吃粽子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亮,所以又叫 “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因此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传说(1) 中秋传说(2) 中秋传说(3) 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 中秋祭月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祭月 中秋习俗 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习俗(1) 中秋习俗(2) 中秋习俗(3) 中秋习俗(4) 十大赏月胜地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称阴,九称阳,因此,重九又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汉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遂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重阳登高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重阳节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引领时尚潮流的可持续时尚品牌.pptx VIP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套).pdf VIP
- 版鲁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 一种脱除1,3-丙二醇中微量醛基杂质的脱除方法.pdf VIP
- 国投证券-宁德时代-300750-全球锂电行业龙头全球化布局推动发展.pdf VIP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训练》教案 第8课 2~3岁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训练.docx VIP
- MT-500系列说明书(济南华电)-20101216.pdf
- 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开学第一课-初中开学第一课班会.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