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关键技术探究概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用地分等关键技术研究概述 李景玉1 李发鹏2 (1.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 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近年,国内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某些认识 还不统一。本文对农用地分等的研究现状和其中所涉及的重要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其研 究概况,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使对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体系的 认识更为清晰、系统,为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实际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关键技术;土地管理 1简介 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70年代末,当时我国的土壤学 界与地理学界引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标准,就农用地的质量评价开展了探索性 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在部署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的时候,明确提出,对农用地 的质量进行评价的工作要求,并安排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试点工作。90年代中期,在总 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构建了我国农用地等、级、 价的技术体系框架,为全国在统一的技术规范下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学术界 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有力地 推动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国土资源部成立之后,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并进 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通过广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艰辛工 作,该项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概括起来说,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u、2J。分 等以土地生产力高低为依据,对应级差地租I,主要体现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定级以劳动 消耗为依据,对应级差地租Ⅱ,主要体现农用地的经济属性。土地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为 土地肥力和区位状况。 对于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和估价,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遵循“先分等、再定级;先定 级、再估价;在分等定级之前应当建立指标控制区”的总体思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承载力“农业生态区法(AEZ)”原理和方法L3、41,国土资源部 制定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试行)中,也是以此研究方法为技术路线,其思路和 方法是科学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某些耕地分等定级评价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密切,造成重复计算;②没有建立耕地分等定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可行的分等定级 方法‘3|。 68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 2我国农用地分等研究概述 目前,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正处在完善阶段,一些计算公式与指标还存有争 议。国家农用地分等规程中采用的农用地等别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G;=∑GF Gg=y#K 匕=Rq% GF=‰K4 %=r,./rj.~ 屹=(r/cj)/(匕,~/≮柚) R#=仅#·CLd·pf Ck=[∑职·矗1/100 Gi=∑(%。Ck‘岛‘%’K) 式中Gi为分等单元等别指数;Ri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a。沩作物光温生产潜力 指数或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Lo为作物土地质量分值;既是作物分等因素的权重;厶为作 物评价单元分等因素;晟为作物产量比系数;磁为作物土地利用系数;Ko为作物经济利 用系数;l为样点第_『种作物实际单产;cf为样点第歹种作物实际成本;‘,一为第门.中作 物区域最大产量;q.一为第歹种作物区域最大产量成本指数样点的产量;≮.mi。为第歹种作 物区域最大产量成本指数样点的实际成本。 就国家规程中的公式,有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冯蓉哗等从江苏省实际出发,认 为国家规程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