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ppt
复习内容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 * * * * * * * * *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四种基本作用之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方面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概述: 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各种卫星的发射,特别是“神州”号系列飞船的运行,开发太空、探索宇宙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也将成为考试的热点。近些年高考对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同学们对于本章的复习应予足够的重视。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三、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式中G为引力常量, G=6.67×10-11 N·m2/kg2? (2)万有引力的相互性 (3)万有引力的宏观性 (1)万有引力的普遍性 注意: 2、应用条件 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引力的三种情况: (1)可视为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 (2)两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间的引力; (3)一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和一质点间的引力。 式中的r,对于相距很远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就是 指两个质点的距离;对于均匀球体,指的是两球心间的 距离;对于一均匀球体和一质点,指的是质点和球心间 的距离。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密度均匀球体,在距离球心O为2R的地方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现从M中挖去一半径为R/2的球体,求:剩下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F。 m O 题目 解:用“填补法”来进行求解.设被挖小球的质量为M′,其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为r′。 由题意,M ‘=M/8,r’=3R/2。设完整球体对质点m 的引力为F1,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为F,被挖小球对质点的引力为F2,有 F1=F+F2, 解得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密度均匀球体,在距离球心O为2R的地方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现从M中挖去一半径为R/2的球体,求:剩下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F。 题目 错解:设剩下部分球体的重心为O’,OO’的距离为x m O O’ 3、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实验 直到1789年,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才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θ θ θ θ R S m m m’ m’ r r M 1 F F 实验装置俯视图 二次放大效应: (1)图中固定两个小球的T形架,使m、m’之间微小的万有引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使石英丝产生一定角度的扭转. (2)平面镜偏转θ角,反射光线偏转2θ角,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的弧长s=2θR,增大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R,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的弧长s就会相应增大,使石英丝的扭转形变加以“放大”。 4、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区别 (1)重力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O F向 mg F ω 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力F向=mω2r是引力F的一个分力.引力F的另一个分力就是通常所说的重力mg. (2)重力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重力会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赤道上的物体移到两极时,重力增加约千分之五 .在粗略的计算中, (3)重力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 质量为m的物体,位于高度h处引力为 当h增大时,引力减小,重力也跟着减小 . 二、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 把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来提供,即: 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1、测定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由 可得 只需测出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环绕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中的某一个参数及它与中心天体的距离r ,即可求出M. 若知道中心天体近地卫星的周期,还可估算出该天体的平均密度 2、发现未知天体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天体现象,而且可以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对天体轨道的精密计算与科学观察,从而发现新的天体。如法国人勒维列于1846年发现海王星、美国天文学家汤博于1930年发现太阳系第九颗行星——冥王星,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发现未知天体中的典型事例. 3、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 研究地球卫星运动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模型:将卫星视作质点,以地心为圆心,运动轨迹为圆,所需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则 (1)人造卫星 角速度 周期 速度 加速度 与轨道半径关系 轨道半径 r (2)宇宙速度 人造卫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时速度为: 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r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同时卫星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即 ——第一宇宙速度 如果卫星距地心越远,则运行速度将比靠近地面的卫星运行速度要小,v1是卫星的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版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动态评估总结.pdf VIP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pptx VIP
- 2025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LeicaMS50_TS50_TM50用户手册_v1.1.1_zh(打印版).docx
-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真题完全解读(甘肃卷)(真题解读课件).pptx
- T CPIA 0093—2024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光伏硅料.pdf VIP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试卷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L-草铵膦原药及制剂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培训.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