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节决定成败 ——《东方快车谋杀案》.ppt
细节决定成败 ——《东方快车谋杀案》 宋道晖小组 目录 1:组员分工 2:选题原因 3:摘要与分析 4:总结 组员分工 黄泽成:演讲 朱思远:演讲 宋道晖:PPT#2,演讲 陆济仁:PPT#1 姚智隽:PPT#3 陈嘉劼:查找资料 选题原因 如果你读过侦探小说的话,你会发现:在众多侦探小说中,每当主人公开始破案时,总会或多或少的注意一些细节(不论是语言类的或是物品类的) 问题,而往往就是依靠这一类细节才能还原真相的关键部分。因此我们决定对此展开一番探究。 物品类 线索1:火柴 波洛点点头。他捡起两根火柴,仔细作了检查。 “你也找到线索了?”矮个子大夫热切地问道。 “这两根火柴样子不同,”波洛说,“这一根比那一根扁。你看得出吗?” “这是列车上的那种,”大夫说。“纸壳装的。” 波洛在雷切特的一个个衣袋里摸着。一会儿,掏出了一盒火柴。他拿它们作了仔细比较。 “比较圆的一根是雷切特先生擦过的。”他说,“让我们看看他是否还有比较扁的这种。” 但是,经过进一步搜寻,没有寻到别的火柴。 ——《东方快车谋杀案》P54 分析 这段话中出现了一根擦过的火柴,这根火柴在后文中指定罪人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而且想想,两根火柴被找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他还分辨出了一个燃烧过的火柴,证据往往就在这细节之中。 线索2:烧焦的纸片 大夫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这些过程。金属网开始发红。突然,他看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字迹。慢慢地自己组成几个单词──发光的单词。这是一块极小的纸片。只显出几个字:“……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啊!”波洛发出一声尖叫。 “它告诉你什么吗?”大夫问道。 波洛的两眼闪闪发光。他小心翼翼地放下钳子。 “是的,”他说,“我知道死者的真名实姓了。知道他为什么不得不离开美国了。” “他叫什么?” “凯赛梯。” ——《东方快车谋杀案》P58 分析 主人公在通过刚才的一番寻找后找到了一片烧焦的纸片,这与之前的火柴这条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吻合。最后主人公复原了纸上的信息,确定了死者的真名,为此也确定了凶杀的性质。为最后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语言类 线索:法语 那叫声使他吃了一惊。他想起,隔壁的包房是雷切特。他下了床,打开房门,这时正好列车员急匆匆地沿着过道走过来,他敲了敲雷切特的房门。波洛让自己的门开着一条缝,窥视着。列车员又敲了第二次。稍远处的另一个门里也响起了铃声并亮起灯光。列车员扭头瞥了一眼。在这同一时刻,从隔壁的房里传来一个声音,用的是法语:“没什么事,是我搞错了。”“是,先生。列车员又匆匆跑开,去敲亮着灯的包房的门。 ——《东方快车谋杀案》 p30 分析 分析:这段话中的“雷切特”用法语回答了列车员。而正是因为法语,才为最后确定案发时间,进而为推断当时死者(雷切特)包间里的情况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线索:法语 “可是,这一手段竟然成功了!果真,我打开门,住外看了看。我确实是听到说的法语,假如我是那么令人不可置信的愚笨,以致不会意识到那些话的意义,就必然会引起我的关注。必要的话,麦克昆先生现在就可站出来,他会说:‘对不起,波洛先生,那不是雷切特在说话,他不会讲法语。’” ——《东方快车谋杀案》p227 分析 分析:从这段侦探所说的话中看出,显然,侦探在刚开始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直到最后在提取证词时死者的仆人(麦克昆)告知了侦探才发觉的。这与之前的那句法语所提供的信息相违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帮助。”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论是语言类的细节还是物品类的细节都对案件乃至整本书剧情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大部分侦探小说都有的一个特点,就如同打开案件真相的那把“钥匙”一般,细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再次应证了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