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史方舆纪要元代州域形势.ppt

讀史方輿紀要●元代州域形勢 【題解】 本文節選自《讀史方輿紀要》卷八,據中華書局1955年版,略有校正。篇名爲編者所加。 作者顧祖禹(1631——1692),字景范,學者稱宛溪先生,江蘇無錫人。明末清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學者。他經歷明清之際社會劇烈變動的刺激,隱居鄉里,不仕清朝。從29歲開始,遍考群書,貫穿諸史,旁及稗乘,搜羅官私所修各種地志,兼及親身見聞,前後約20年,十易其稿,到50歲,才撰成本書。《讀史方輿紀要》共一百三十卷。 * * ?????????????????????????????????????????????????????????????????????????????????????????????????????????????????????????????????????????????????????? 元世祖忽必烈像 全書內容分四個方面:首論歷代州域形勢,按歷史順序,記述從唐虞三代至元、明各朝的行政區劃及沿革,共九卷,次以明代兩京(直隸、江南)、十三布政司(省)行政區劃爲單位,依次敍述各府、州、縣轄境之內的城鎮、山川、關隘、橋梁、驛站等等,共一百一十四卷,是全書的主要部分。再列川瀆,採錄歷代地理書中對於山川、江河的記載,共六卷。最後爲分野,列出歷代史志中關於各地星宿分野的說法,共一卷。由於作者不忘明朝的亡國之痛,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角度撰寫此書,因而作者研究地理沿革,非常注意“切實用”,“以俟來者”。所以,全書詳論“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宜,興亡成敗得失之迹”。至於“景物遊覽之勝”則往往從略。以歷代政治、軍事地理爲主線,總結歷代軍事行動勝負得失的經驗教訓,以使其書對恢復明統治有所幫助,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 〔上略〕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業,改號曰元。(至元八年,始改稱元。)摧滅弱宋,遂一天下。 史略:忽必烈襲位於開平,(今宣府鎮東北七百里有開平廢縣。)遣使如宋議和,不報※。宋咸湻四年,遣兵攻襄陽。九年,襄陽陷,乃命伯顔等沿漢入江,長驅東下,别將出淮西,趣揚州。既而伯顔入鄂,復分軍規取荊湖以南。德祐初,伯顔入建康。尋分道趣臨安,宋奉表請降,伯顔以帝后北去。自是窮陬遠島,宋無遺境矣。 ※報:此處為回復之義。報有9個義項:①判罪,審判。《史記·張湯傳》“効鼠掠治,傳爰書,訊鞠論報。”蘇林:“報,論也,斷獄為報。”②告知。③回答,報復。④返回,往復。⑤種因而得果曰報。⑥祭名。⑦私通輩份較高的女性。《左傳》宣公三年“(鄭)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嬀。”注:“漢律,淫季父之妻,曰報。”如報蒸,報嫂。⑧颶風。⑨讀fù,急速。通赴。拔、赴,皆急也。 踵遼、金故迹,仍都於燕。 都邑攷:太祖鐵木真十五年,定河北諸郡,建都和林。(自是五傳,皆都於此。)世祖中統初,建開平府,營闕庭於其中,而分立省部於燕京。(先是鐵木真克金中都,改曰燕京路,而大興府仍舊。)五年,號開平爲上都。至元初,又稱燕京爲中都。四年,改營中都城,遂定都焉。九年,改中都曰大都。(又至元五年,改開平府曰上都路,二十一年,改大興府曰大都路。)自是大都歲嘗巡幸。 立中書省一,行中書省十有一。(至大二年,行中書省俱改曰行尚書省,四年復故。) 史略:元立中書省,統河北、山東、山西地,謂之“腹裏”。(領大都等路二十九,曹州等州八,又屬府三,順甯、中山、河中也,屬州九十一。順甯即唐之武州,今爲宣府鎮。) 而立行中書省,分鎮藩服,曰嶺北,(領和甯路,即和林也。蒙古初建都於此,曰元昌路,尋改轉運和林使司。中統以後,不復建都,置宣慰司及都元帥府於此。大德十一年,始改立和林等處行中書省。皇慶初,改曰嶺北行省,而和林路亦改曰和甯路,漠北諸屯戍皆屬焉。)曰遼陽,(領遼陽等路七,咸平府一,屬州十二,遼東西諸城鎮以及高麗之西京皆屬焉。元志:至元六年,高麗統領李延齡等,以國中乖亂,挈西京五十餘城內附。八年,改西京爲東甯府,尋改曰東甯路,以領其地。西京即高麗平壤城也。咸平府,金所置,見前。)曰河南,(亦曰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領汴梁等路十二,南陽等府七,荊門州一,屬州三十四,自河南至淮東、西。又湖北之境,亦分屬焉。元志:至元十年,嘗置河南等路行省於襄陽。十三年,又置淮南行省於揚州,尋皆改廢。至正中,復置淮南行省於揚州。汴梁路即宋開封府,荊門州即宋荊門軍也。) 曰陝西,(領奉元等路四,鳳翔等府五,邠州等州二十七,屬州十二,自陝西以至漢中,又西南至四川西山諸州之境皆屬焉。奉元即宋京兆府也。)曰四川,(領成都等路九,府三,潼川、紹慶、懷德也,又屬府二,曰保甯、廣安,屬州三十六,軍一,長甯也,自四川及湖廣、貴州諸蠻境皆屬焉。元志:中統三年,置陝西四川行省,治京兆。二十二年,始分置四川行省於成都

文档评论(0)

gshshx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