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古代史 (上古部分) 第四章 古代印度 哈拉巴文明 吠陀时代(前1500-前500)的印度 古典印度(前500-500年) 哈拉巴文明 BC7000农业在印度河流域扎下根:种植大麦、小麦和棉花,养牛、绵羊和山羊。 前3000到前2500年,德拉维人建立复杂的社会 哈拉巴社会疆域约130万平方公里、跨度1500公里,度量衡、建筑风格甚至砖块尺寸都是统一的。 两大城市: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都有城墙、防御工事、巨大的谷仓、市场、神庙、公共建筑、大片住宅和宽阔的街道。 与美索不达米亚人进行贸易 社会分化:简陋的棚屋、两三层高的独立住宅(包括十多个房间)、还有少数特别大的住宅包括数十个房间和多重院落。 带喷头的私人浴室和厕所:古代世界最先进的供水、排水系统 印章文字 前1900年以后,哈拉巴文明进入衰亡期。 吠陀时代(前1500—前500)的印度 雅利安人的迁徙 《吠陀》 种姓制度 父权社会 吠陀时代的宗教 雅利安人的迁徙 随着哈拉巴文明的衰亡,大批移民涌入次大陆。其中最著名的是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约BC1500,他们在印度北部建立畜牧和农业社区。 马拉战车 牛成为衡量财富的主要标志 《吠陀》 “智慧”“知识” 祭司们在前1400到前900年间编撰了《梨俱吠陀》,但直到前600年才将它和后来的三部吠陀记录下来。 反映了早期雅利安人社会的信息 与德拉维人的关系 雅利安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上百个酋邦 种姓制度 “种姓”葡萄牙语“casta”,“瓦尔纳” 大约前1000年以后,雅利安人逐渐分出四个主要的瓦尔纳:祭司(婆罗门);战士和贵族(刹帝利);农耕者、工匠和商人(吠舍);没有土地的农民和奴隶(首陀罗)。几个世纪后出现了不可接触者(从事卑贱工作) 种姓制度随着社会变革不断调整 亚种姓:“阇(she)提”,到18、19世纪有上千种“阇提”。 亚利安人没有建立庞大的政府组织,但创建了明确的社会等级,种姓制度在维持印度的社会秩序方面起了其他地区国家的作用。 父权社会 妇女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力,只有男人可以继承财产,除非家族里没有男性继承人。 妇女很少学习吠陀 殉节风俗 吠陀时代的宗教 《梨俱吠陀》中的主神是因陀罗(战神) 瓦卢那执掌天庭,注视着凡人的行为 繁琐的牺牲仪式 吠陀时代晚期,许多人开始对吠陀的牺牲仪式不满,离开村庄来到恒河流域的森林隐修,思考人、世界和神灵之间的关系。《奥义书》(前800-前400) 轮回:人死后暂时去“诸父的世界”,而后重新转生的人间。 羯磨:转世原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力图摆脱轮回,达到解脱的境界,与宇宙的灵魂大梵最初的存在连成一体。苦行和沉思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 古典印度(前500-500年) 孔雀王朝和印度的短暂统一 地方王国的出现和帝国的复兴 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 古典印度的宗教 孔雀王朝和印度的短暂统一 前520,波斯国王大流士征服印度西北部 前327亚历山大东征,越过印度河。他灭掉现存国家后迅速撤兵,印度西北部出现政治真空。 恒河平原的摩揭陀王国乘机扩张。旃陀罗笈多·孔雀夺取王国政权。 考底利耶(顾问)为旃陀罗笈多管理王国涉及了运作机制,严密的中央集权。 阿育王征服羯陵迦,统治了几乎整个次大陆,首都华氏城 阿育王的政策雕刻在石柱或石碑上。兴修水利、修建道路、鼓励商业。印度不同地区很快融合为一体 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后国家走向衰落。约前185年消失。 地方王国的出现和帝国的复兴 孔雀王朝灭亡后,地方统治者建立了一系列王国,遍布整个次大陆。 孔雀帝国灭亡后的两个世纪,来自巴克特里亚的讲希腊语的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 公元1年到300年,中亚的贵霜帝国囊括了印度北部 320年,摩羯陀的旃陀罗笈多(与孔雀王朝没有关系)建立笈多王朝,他的后继者再次建立以华氏城为首都的大帝国。 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 前600年以后,兴起了许多城镇 贸易兴盛 陆路:一条通往波斯和地中海;另一条穿过中亚到达中国。 海路:(季风)印尼各个岛屿 父权制的强化及种姓制度的演变 古典印度的宗教 耆那教 佛教 耆那教 思想前7世纪出现 筏陀摩那(约前540—前468) 耆那:战胜情欲者 万物都有灵魂,只有净化自私的行为灵魂才能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 非暴力原则:道德要求过于严苛 不承认种姓或阇提基础上的社会等级 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大约在前534年离家游历。在菩提迦耶的一刻菩提树下经过49天顿悟。 佛陀:觉悟者 约前528年在鹿野苑布道:“初转法轮” “四谛说”,人生处处皆苦,欲望是诸苦之源,消除欲望也就结束了痛苦。按照“八正道”严格修行就可以消除欲望。 佛教也不承认种姓和阇提制度上的社会等级,对低种姓的人有吸引力,而且不像耆那教要求严苛的苦行主义。 佛教僧人避免使用梵文而采用本地语 得到孔雀王朝的支持 大乘佛教的出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