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兰科植物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pdfVIP

金粟兰科植物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粟兰科植物倍半萜类成分研究进展  陈芳有,张雪莲,陈杰,罗永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昌  330004 )  摘要:目的:对金粟兰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对国内 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金粟兰科植物含有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种多 样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结论:对金粟兰科植物的倍半萜类成分及其活性研究仍需深入。 关键词:金粟兰科;倍半萜类;药理作用 Research Advance on sesquiterpenoids Constituents of Chloranthaceae Plants CHEN Fang-you , ZHANG Xue-lian , LUO Yong-m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Jiangxi Nanchang 33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esquiterpenoids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Chloranthaceae. Methods: Compil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ferences relevant to the study of Chloranthaceae plants. Results: Plants of Chloranthaceae consist of a lot of sesquiterpenoids with novel skeletons and diversified bioactivities. Conclusion:Further and deeper study on the plants of Chloranthaceae are needed. Key Words: Chloranthaceae ;sesquiterpenoids ;bioactivity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植物全世界有 5 属约 70 余种,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 [1.2] 国有3属16种, 其中金粟兰属有13种和5个变种, 草珊瑚属有2种, 而雪香兰属仅1种 。 该科植物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尤以西南地区最多。金粟兰科植物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如该科的许多种类具有抗菌消炎、活血散瘀、解毒消肿、祛湿散寒等作用,用以治疗多 种疾病。倍半萜类是金粟兰科植物中一类重要成分,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多种多样的生物活 性。目前共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137 个倍半萜类化合物,本文对金粟兰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 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金粟兰科植物中分离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复杂,按其骨架可分为桉叶烷型、杜松烷 型、吉马烷型、乌药烷型、榄香烷型 、菖蒲烷型、孤木烷型、降碳倍半萜和金粟兰烷型等 数种类型。 1.1 桉叶烷型   目前已从金粟兰科植物中发现25 个该类化合物。分别从银线草和宽叶 金粟兰中分离得到chloranthalic acid和 7βH-eudesma-4(14)-en-8-one-12-oic acid两个 12 位为羧 基 得 二 环 型 倍 半 萜 酸 [3-5] , 以 及 从 及 己 和 金 粟 兰 中 分 得 的 acolamone , Neoacolamone ,7α-hydroxyneoacolamone为二环倍半萜酮类[6-8] 。该类化合物在 12 位与 8 位常 形成内酯环型或呋喃环,内酯型数量居多,如从银线草和草珊瑚中分离得到yinxiancaoside E, Sarcaglaboside A, Sarcaglaboside B,草珊瑚内酯H  [9‐11] 。呋喃型如从银线草中分离得到的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