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三十年--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pdfVIP

风云激荡三十年--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卷06期 草业科学 959—961 V01.28。No.06 PRATACULTURALSCIENCE 06/2011 匿翮 风云激荡三十年 3诗记l Q》‘,...拳.‘)..o_cp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 任继周 风云激荡三十年,托钵行脚未肯闲。 前望长河载长桴,回顾重山越重关。 草业百事辟新路,草地农业挂远帆。 新人新事千般好,老头含颐会心看。 岁月奄忽,我到西北,已整整一个甲子了。中国古老文化的纪年法,真是玄妙莫测。它如 此突显人生的漫长而有序。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一个甲子两半的辩证置换。似 有一种冥冥节律在操控万象。前三十年,在梦幻中度过。我说梦幻,就是在醉梦般地享受着美 好,也醉梦般忍受着磨难。而这种美好和磨难融合得混混沌沌,无从辨识。在这无以言状的混 沌中,却有一些符号,在脑际跳荡迭出,挥之不去。扑朔迷离中,我捕捉到了两个符号。 符号之一。在草人的心目中,前三十年最突显的符号之一就是草原退化。我三十年的亲 身经历,眼看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崩塌。先是草类的产量下降。接着是草类组分变坏,好草减 少,坏草增加。再接下来就是土地被风雨剥蚀,沙尘迭起。然后殃及生活在这里的家畜,它们 饥寒交迫,体重下降,高产品种变为低产品种。牛、马呆不住了,改养绵羊、山羊。最终,草原退 化效应到达牧业生态系统的最顶端,落脚到牧民。他们在逐年增加的漫天沙尘中,愁云郁结。 我痛心地看到,本甲子的前半结束之时,毫不夸张地说,草原退化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境地。 这后来与“三农问题并称为“三牧问题。 符号之二,传统农业处境日益艰难。农耕地区土地资源严重受损,生产力下降,终于发展 为举国忧虑的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三农问题。问题总根子源于秦代的“垦草”,汉代的“辟土 殖谷日农,晚近的“以粮为纲。一条积粮强兵的耕战政策纵贯几千年不变。农业就是以产粮 为目标的“耕地农业。耕地以外的土地资源,虽数倍如耕地,往往任意毁弃。这既违反了生 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也割裂了农耕区与牧业区的正常联系,导致农区牧区两败俱伤。积弊累 加,“三农问题”与“三牧问题’’联袂迸发。我国农业陷于总体破败之中。 为此,我们提出了融合农区和牧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来补救“耕地 农业”之不足。并以此为宗旨,组建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研究所于1981年3月4日批准成 立,从此进入本甲子的后三十年。相对于它的目标而言,三十年的时间显然太短了。 我说三十年嫌时间太短,是因为建立这样一个研究所险阻很多,道路漫长。首先难在观念 PRATACU【TLRAI—M[ENCE(Vo】28、t1u6: u52611 960 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单纯谷物生产的农业系统,本来就难姒撼动。近半个世纪以来更升华 为“以粮为纲”的国策,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谁也不敢触动。现在可以谈论这个问题T. 但要改变这个历经千年,深度固化的农业系统.谈何客易! 其次,拨乱反正的初期百虚待兴,财力、人力都很匮乏。那时.社会主旋律是复活瘫痪多年 的日机构。至于建立新机构.不在日程上。何况是备受冷落的草原研究机构。20世纪七、人 十年代.社会对“生态”一词还很陌生,草原生态尤为生僻。万幸.我们遇到了尊重科学的明白 领导人。农业部前主管科技和畜牧的何康、蔡子伟、赵修三位副部长.他们热心支持.但编告4无 法解央。我们转而找到甘肃省,省委书记宋平和省长李叠瀛两位革命前辈.他们也给以充分理 解和支持,答应培蝙制,但甘肃省财力支绌,难以支撑新办研究所。省部两家几位热心领导,反 复磋商,取长补短,决定由农业部和甘肃省双方合办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从1977年文革结 束,到1981年3月正式批准挂牌.跨过了四个年头。看来时间有些漫长但与长迭数千年之丸 的思想跨度相比,也够快了。何况,如果不是这几住领导的热心不懈,谁能有耐心陪你磨蹭四 丘9 当时的宗旨是固陋就简,尽旱开展工作。基建、设备、人员陆续充实。从十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