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浅谈家谱文献的整理编纂.pdfVIP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浅谈家谱文献的整理编纂.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浅谈家谱文献的整理编纂 陆林 近日于《文献》2004年第l期拜读了国家图书馆分馆卓连营先生《家谱中新辑冯梦龙佚诗》一 文,对卓先生最近“与事‘中国家谱资料汇编”’十分感兴趣。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我不敢说自 己是阅读家谱最多的学人,但是围绕一个小小的“金圣叹史实研究”的课题,已经查阅了五六十部家 ’谱,并且还有数十部家谱待查——对家谱资料这种文献查找的系统性和学术利用的自觉性,在古典文 学的专人研究中尚不多见。所谓专人研究,指的是以某位著名文学人物为对象,研究其家世生平、社 会关系、思想发展、创作经历和著述版本,它以年谱编纂和交游考证为主要形式。在进行有关的研究 时,努力搜求研究对象的家谱,其重要性已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识。如冀伏先生利用民国重修《暇堂 周氏宗谱》,解决了向所悬疑的戏曲音韵学家元代周德清的生卒(1277一1365)问题①;叶德均先生和 赵红娟女史分别据嘉庆修和光绪重修的《凌氏宗谱》,对明代通俗小说家凌漾初的身世和家族迁徙情 况作出了详尽的考察②;徐朔方先生据上海黄裳先生独藏的苏州《甫里高阳家乘》,研究出明代戏曲家 清初戏曲家叶时章、叶奕苞、叶堂的研究有较大的深入④;孙致中等学者据嘉庆修《景城纪氏家谱》, 对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自八世祖以下的世系和同祖父的子孙关系,了解得清清楚楚⑨;台湾中正大学 王琼玲女史利用光绪修《江阴夏氏宗谱》研究清代小说《野叟曝言》作者夏敬渠,“发现不少夏氏先 祖、夏敬渠本人和《野叟曝言》的重要资料”@;笔者也曾借助国家图书馆藏光绪修《荥阳潘氏统宗 正了自己先前推论的错误④。 但是,这些成果尚未体现出我所说的对家谱资料的“文献查找的系统性和学术利用的自觉性”。 在古典文学的史实研究或文献研究中,对家谱的利用尚处在单一性或偶然性的阶段。仅以年谱编纂为 例,通过寻找谱主的家谱来理清其世系、亲友和姻娅等关系,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但却很少有 人有意识地广泛利用旁族别姓的家谱,对所撰年谱的谱主的其他社会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 更多地只是在正史、碑传、别集、总集、方志、笔记等常见文献类型中寻找谱主其他交游的传记资料。 体现在成果的征引书目上,能有一种与谱主同姓的家谱书目,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由于缺乏对家谱的 “文献查找的系统性和学术利用的自觉性”,有关年谱的编纂和史实的考证,其研究结果之事倍功半往 往还在其次,有关成果的准确性和彻底性也是令人怀疑的。譬如晚清大吏、安徽泾县的潘锡恩,此人 由进士历官兵部、吏部侍郎,官终江南河道总督,谥文慎。今人编写的《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⑨皆据《清史稿》同治“六年,卒”等记载④,注其生卒为“?一1867”,字芸 阁。然据《荥阳潘氏统宗谱》著录,潘锡恩“字纯夫,号芸阁,晚号芸谷老人”;“生乾隆乙巳四月十 一午,卒同治丙寅腊月十四卯,寿享八十有二”,即生卒起讫为乾隆五十年(1785.5.19)至同治五年 十二月十四日(1867.1.19)。可见各辞典之标注卒于1867年看似正确,实为歪打正着的产物。 我自1990年代之初即开始留心于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史实研究,内容侧重于事迹系年和 交游考证。开始几年,虽然在史传、方志、笔记、别集、总集等方面掌握了较多的史料,虽然也使用 了一些一般学者很少使用的文献(如史部的登科录、青衿谱、乡镇志等,以及利用参加编纂《清人别 .8. 集总目》而了解到的集部的稿本、钞本等),但是由于见于记载的金圣叹的交游,大多是没有功名官 职的普通人士,在事迹考察上难度很大,因此在研究成果上并没有取得全面的突破。至1990年代中 期,偶然获得一本内部印刷的《苏州市家谱联合目录》。这是一份仅有83页篇幅的小册子,却著录了 苏州市图书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和常熟、吴江、吴县图书馆收藏的诸多家谱,而且大多 出于旧时苏州府所辖各县的著姓望族,并且在正文第一条便有如下记载: 丁氏宗谱二十四卷题清丁有铭纂 清光绪刻本 存二十三卷(一至十五、十七至二十四) 苏州丁氏有哭庙案(苏图)⑩ 由于在此之前,已经知道在金圣叹《沉吟楼诗选》中有《丁蕃卿生日》七律二首凹,并已知道在 哭庙案中被杀头的十八诸生中有丁子伟、丁观生两人,于是心生疑问:金圣叹贺其生日的丁蕃卿是何 许人?家谱中是否有丁子伟、丁观生的详细资料?三人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到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现为历史文献部)查阅了相同版本的《丁氏宗谱》,其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