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pdf
2015年 第39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1.39 No.1
第 1期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 Feb.2015
文章编号:1673—5005(2015)O1-0008-09 doi:10.3969/j.issn.1673—5005.2015.01.002
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毕明威 ,陈世悦 ,周兆华 ,刘 金 ,郑国强 ,张满郎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
摘要:利用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电子探针 、能谱分析、包裹体测温及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苏里格气 田苏6区块下
石盒子组8段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残余原生粒间孑L占现今孔隙的3.O%,次生孔隙中溶
蚀孔隙占67.5%,黏土矿物晶问孔 占29.5%;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经历两期溶蚀作用 ,I期溶蚀为酸性环境下
长石、岩屑等的溶蚀 ,形成的次生孔隙多在后期成岩过程中损失,Ⅱ期溶蚀为偏碱性环境长石、高岭石等的溶蚀,形
成的次生孔隙对现今储层起到主要的贡献;偏碱性环境下钾长石的溶解为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反应提供K ,促进了高
岭石的转化,而高岭石的伊利石化使得孔隙流体中K 的浓度降低,促进了长石的溶解 ,两者的协同反应是次生孔隙
形成的主要原因;I期溶蚀作用的强弱直接关系到 Ⅱ期溶蚀反应的程度,l期溶蚀反应强烈,能够保证 Ⅱ期溶蚀协
同反应的充分进行。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 ;次生孔隙;偏碱性环境:苏里格气 田
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志码 :A
引用格式:毕明威,陈世悦 ,周兆华,等.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J].中国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8-16.
BIMingwei,CHEN Shiyue,ZHOUZhaohua,eta1.GenesisofsecondaryporesoftightsandstonereservoirinHe8thMem—
berinSu6areaofSuligegasfield[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NaturalScience),2015,39(1):
8—16.
GenesisofsecondaryporesoftightsandstonereservoirinHe8th
M emberinSu6areaofSuligegasfield
BIMingwei,CHEN Shiyue ,ZHOUZhaohua ,LIUJin ,ZHENGGuoqiang ,ZHANG Manlang
(1.SchoolofGeosciencesin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Qingdao266580,China;
2.LangfangBranch,PetroChina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olpment,
Langfang065007,China)
Abstract:Porecharacteristicsofthetightsandstonereservoirofthe8thMemberoftheLowerShiheziFormationinSu6area
ofSuligegasfieldwereanalyzedusingaseriesoftechniques,includingthinsection identification,scanelectronmicroscope,
electronprobemicro—analysisandenergyspectrum ,homogenizationtemperaturesandRamanmicroprobemethodoffluidin—
clusions.Theresultsshow thatprimary remainedintergranul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