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压电/压磁声学超晶格材料及其声学效应
陈廷峰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93
声学超晶格是一类压电系数周期性调制的微结构铁电材料,其调制的周期在微米量级。
当铁电体中引入与超声波波长可以比拟的调制时,声波在其中的激发和传播过程发生了重要
的变化:由于超晶格的倒格矢参与超声波的动量守恒过程,使得共振增强超声波的激发成为
可能。理论和实验证实这类超晶格具有:1、超高频体波超声激发;2、插入损耗小;3、响
应带宽大大展宽;4、超声功率大等独特的优点,从而能够克服单层体波换能器的缺点。
本研究发展了压电/压磁声学学超晶格的理论和实验:该材料由压电和压磁薄膜交替生
长而成,可以看作压电和压磁的复式超晶格。当电磁场与这种超晶格相互作用时,由于电磁
场包括电场和磁场矢量,因此,超晶格显示了新的特点。从理论上,研究了电磁波中电场与
磁场分别与压电、压磁超晶格耦合的动力学,指出,由于电场和磁场同时激发了超晶格振动,
因而产生了两种宏观激化激元,而两个激化激元通过超晶格振动发生耦合,完全改变了原来
各自的特征。材料上,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ZnO(压电)、CoFet0。(压磁)薄膜交替生长的
压电/压磁多层膜超晶格(周期为300nm,周期数5—15)。效应方面,研究了超晶格的激发,实
验发现,同一个超晶格可以实现两个谐振频率声波的激发,这两个频率分别对应于电场激发
的纵振动(对应于约20GHz)和磁场激发的横振动(约10GHz),当周期一定,周期数变化时,
谐振频率保持不变。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压电/压磁超晶格作为一种新的声学超晶格材料具有
重要的应用前景。
声学超晶格材料同时具有新颖的弹、压、介电、磁电性能和电光、声光、磁光、非线性
光学效应,因而可同时实现多个物理过程的耦合,具有丰富的物理效应;声学超晶格的微结
构使得人工设计这些耦合过程的能量转移和动量守恒过程成为可能,为优化体波声学和压电
器件的性能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应用上,声学超晶格具有的高频,宽带和多物理过程耦合的
特点可满足通讯、信息处理高速化,大容量化对器件的要求。因此,基于声学超品格材料的
声电子、磁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Zhu,Jun Chen,and 69,
Xue-3ingZhang,Ran-QiZhao,Yan-FengYong-YuanZhu,Phys.Rev.B
(2004)085118
Chert,and
Xue-jhagZhang,Yan—qing Zhu,Yan-feng
Lu,Yong-yuan Shining
Left.85,(2004)3531—3533
Hui Chen,Nai—Ben
Liu,Shi-NingZhu,Zheng—GaoDong,Yong-YuanZhu,Yan-Feng
Zhang,Phys。Rev。B7I,(2005)丑25106
Hui Chen,Nai—Ben
Liu,Shi-NingZhu,Zheng—GaoDong,Yong—YuanZhu,Yan-Feng
Zhang,AppL
Phys.Lett.86,(2005)102904
Jun
Zhao,Tian Zhu,
Fan,Ming-HuiLu,Ruo—ChengYm,Cho-LingDu,Yah—Feng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雷公藤甲素提取分离工艺研究现状.pdf
- 卫星和雷达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pdf
- 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富硒的生产工艺研究.pdf
- 四核铜(Ⅱ)配合物%5bCu-%2c4-L-%2c2-(pic)-%2c4-(H-%2c2-O)-%2c2-%5d·2CH-%2c3-COCH-%2c3-·2H-%2c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pdf
- 岩石粘性对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的影响.pdf
- 蒸发式冷凝器的初步研究.pdf
- 利用系统发生足迹技术寻找巴西固氮螺菌基因组上的功能特征——基于客户%2f服务器模式的多机并行实现.pdf
- 裂缝介质的地震吸收衰减属性应用研究.pdf
- 油气成藏基础研究及发展趋势.pdf
- 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