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 年1 月 保 定学院学报 Jan. ,2015
第28 卷第1 期 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Vol.28 No.1
文 艺术研究 DOI: 10.13747/j.cnki.bdxyxb.2015.01.012
【 学 】
“孤寂的发掘者”
———论未名社时期的李霁野
张登林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 要:作为未名社成员之一,李霁野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但在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就小说创作来看,主要表现了生的隔膜与爱的隐痛;就散文创作而言,抒发的是真诚与质朴的思想情怀。其创作题材虽有
些狭窄,但却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深与细”的美学追求。
关键词:未名社;李霁野;爱与痛;诚与真;深与细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 (2015)0 1-0060-05
李霁野是未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其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有影响的译著就有
《简爱》、《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四季随笔》等。他不仅是翻译家,也是文学家、教育家和鲁迅研究专家,
创作文字构成了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其创作进行研究的论文只有杨联芬等著的《生
命的微光 人间的智慧—— 熙的《“严肃的工作”—— 文集〉阅读札记》、
—谈李霁野的散文》、解志 —〈李霁野
北塔的《李霁野与诗歌》等不多的成果问世。本文拟就李霁野在未名社时期的文学创作谈谈自己的阅
读体验,以表达对这位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孤寂的发掘者”的深深敬意。
一、爱与痛:小说创作的青春期症候
李霁野在未名社时期(1925— 1931)的小说创作收入小说集《影》,内有《露珠》、《革命者》等7 个短
篇,再加上发表于 1927 年《莽原》半月刊2 卷5 期上的《昼梦》,连载于1929 年《未名》半月刊2 卷 1
期、3 期上的《寄给或人》以及刊于2 卷3 期的《艺术家的故事》,共10 个短篇。作为一个20 岁刚出头的
年轻人,最喜欢在小说中表达的,当然是情爱无疑了。
李霁野的情爱小说多取材于青年知识者的生活,多写人物的性爱心理,借以反映他们所面临的人
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五四初期流行于文坛的“问题小说”的路向。短篇小说《回信》主要是写教
会学校对女性情感的压抑。TS 女校的学生玉英,从各方面看是个好学生,不爱多事,不爱多言,功课在
全班占第一,她对人只是微笑,从不露一点骄傲的神气,有少女所应有的烂漫丰采,在她身上绝对找不
出轻浮和做作的痕迹,同学们都羡慕她,说她的心里是有天国的和平的。实在的,她是一个恬静的少
女,面上带着和谐的微笑,笑里深埋少女的梦想和秘密。因为一次圣诞节看了上演的戏剧《卓文君》,这
颗少女的心终于不平静了,她开始给同是教会设立的TH 男校某学生写信了。事情“败露”后,她受到
TS 女校负责教务和斋务的L 夫人的训斥,同时遭到“用肥皂用力刷刷牙,另外还要喝一杯肥皂水洗
收稿日
期:2014- 10-25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未名社中的皖籍作家群研究”(AHSK11-12D259)
作者简介:张登林(1968-),男,安徽庐江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60
张登林:“孤寂的发掘者”
心”的惩罚。小说显然是批判宗教戒律对自然人性的压抑问题。少女玉英性爱意识的萌生,正是“人之
子”觉醒的一个突出标志,这与五四时代情爱文学的主题是一致的。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森认为,在“政治活动之外,友谊则是最公认的汇聚着爱欲、自我实现及社交的
[1]
范例” 。《艺术家的故事》是篇最值得探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