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质疑、探究、生成”落实到教学中.doc

将“质疑、探究、生成”落实到教学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将“质疑、探究、生成”落实到教学中.doc

将“质疑、探究、生成”落实到教学中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化学课程标准》内容 无内容标准(教材内容出现在资料卡中) 举例说明金属材料的腐蚀及表面处理的原理及技术 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 通过以上对比,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既要注意与初中及必修2的衔接,更要注意《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突出“原理性”、“过程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3个“注重”:注重原理分析,通过实验的设计、问题讨论明晰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动脑能力以及能力学会应用观察、类比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金属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动脑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会应用观察、类比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景导入】先来看这样一则旧闻: 据报道2003年1月14日,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发电站昆明市石龙坝水利发电站宣布正式停产。什么原因导致这座始建于光绪34年、拥有活化石之称的水电站提早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呢?水质检测员在前池测到水流元凶是受到酸性污染的河水,它使发电设备及大坝受到了极为严重的腐蚀。 图片展示:遭受腐蚀之后的发电机组。再看这样一组数据。 【资料卡1】金属腐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最权威的数据是美国国家标准局20世纪70年代公布的报告。结果表明: 美国由于腐蚀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占美国每年GP的4.2%,英国占3.5%,意大利占6.6%,波兰占6%至10%。日本占GP的1.8% 我国年腐蚀损失约为4000亿元,占GDP的6%,相当于一个包头钢铁公司的年产量 全世界金属年产量约为10亿吨,每年损失1亿吨,全球金属资源枯竭时间预测为2070年 【设问】读完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对于金属的腐蚀大家最迫切想了解的是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案例和一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金属腐蚀给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给资源造成的巨大浪费,将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过渡】怎么控制由于腐蚀而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清楚金属为什么会被腐蚀。金属材料有90%以上是钢铁,就以钢铁为例研究金属的腐蚀原理。 【设问】金属腐蚀就是金属与周围环境物质之间因发生了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破坏。金属的腐蚀与周围环境中的物质有关系。周围环境中的物质不同,金属的腐蚀情况如何呢? 【课前实验探究】影响铁钉腐蚀快慢的因素。 (1) (2) (3) (4) (5) 【问题引导】(1)6天过去了,各瓶中的铁钉分别有什么变化? (2)从实验现象归纳影响钢铁腐蚀的因素有哪些? (3)满足了这些条件的铁钉为什么容易被腐蚀? 从实验现象中学生较易得出影响钢铁腐蚀的因素有氧气、水份、电解质、铁钉的成分等。但对满足这些条件的铁钉为什么容易被腐蚀原理不够清晰。因此教师通过模型化的启发给学生播放图片,启发学生从原电池原理思考金属的腐蚀。 【投影】原电池构成的模型化过程(设计意图:本组实验不仅与初中内容衔接,还通过实验模拟让学生体验,比开始的案例和数据更具有真实感和说服力,学生在描述第(5)个实验中铁钉的腐蚀情况时,用锈得掉渣了这样的词,对金属的腐蚀印象深刻。同时还为教学引入下一环节做了铺垫)尝试写出两个实验中的电极反应。 (设计意图:怀疑是科学的生命、怀疑促进化学的发展。课堂应该是学生产生问题的地方。设计这个交流质疑的环节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另一方面也为下面的做好铺垫) 【过渡】在化学上检验真理的有效手段是实验,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原理。【资料卡2】Fe2+遇到K3〔Fe(CN)6〕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探究1】检测实验(4)中正、负两极的产物 【交流与讨论】(1)设计实验,分析在U形管两端加入的试剂。 (2)预测实验中可能观察的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用导线连接铁钉和碳棒,分别插入盛有NaCl溶液的U型管的2个支管中。在插入铁的支管中滴入KSCN溶液和K3[Fe(CN)6]溶液在插入多孔石墨电极的支管中滴入酚酞。 现象插入铁钉的一端产生蓝色沉淀;插入多孔石墨电极的一端溶液变红液面上升 结论(1)发生了吸氧腐蚀;(2)两电极一端产生Fe2+,一端产生OH- (设计意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经常在负极的电极反应上犯错。通过实验,学生对负极生成Fe2+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对金属的吸氧腐蚀加深了印象。) 【实验探究2】探究实验(5)的腐蚀过程 演示:用醋酸将试管内壁润湿,向还原铁粉中加入少量炭粉,混合均匀后,撒入试管中,塞上橡胶塞,将导

文档评论(0)

shbky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