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项目的文献统计分析
针对国土资源文化的子文化:地学文化、矿业文化、测绘文化、土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进行了文献追踪。本次文献计量分析的数据来源于CNKI、维普、万方和读秀四个数据库,利用endnote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对6042条数据进行了数据清洗,获得2895条文献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国土资源文化及其子文化发展有如下特点:
国土资源文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以“国土资源文化”为检索词,获得的文献数据显示:1。没有成型的理论,没有成书。2。管理层活跃度高,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3。注重成果表达,媒体报道多,说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4。学术气氛浓厚,学术交流活跃。5。硕博论文多,反映出国土资源文化研究有一支强大的后备队。
分析:从文献看出总体的发展态势是上扬的,但是2007年是发展的低点,2008年起开始回升。
分析:高频发文期刊为行业内期刊。
部分国土资源文化高频作者 发文篇数 胡远群 3 刘涛,马亮 2 李雪松, 仇茜, 宁鸿博, 葛烨, 蒲冠楠, 谭安洛, 贺正, 刘凤梅, 张钢, 徐峙, 吴敏, 吕晓澜, 徐建中, 伍卓, 杨萍, 寇有观, 郑志国, 孙九林, 唐一娟, 董琳, 吴琼, 张皓, 冯丹, 梅再美, 曾新, 胡铭, 殷红梅, 杨军明, 邱艳庭, 郑焱, 高玉杰, 李朝军, 冯海霞, 苏小燕, 陈晓霞, 别丹, 1
分析:大部分的作者都只发表了一篇文章。这说明研究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固定的研究群体。
分析:研究层次以行业指导、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和行业技术指导为主。
分析:学科分布前五名分别是农业经济、宏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科学、旅游和文化。
分析:对国土资源文化研究感兴趣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各类大学、国土资源政府管理机构剖、行业传媒和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二、国土资源各自文化发展态势
1.总体情况:
从文献分析角度可以看出:1。期刊和报纸是国土资源各子文化类文献的主要载体。部分子文化已经有了较稳成熟的理论,如测绘文化、海洋文化和矿业文化。2。国土资源各子文化的学术交流活跃度不高。3。有一支硕博研究队伍,提供强劲的研究后劲。
国土资源各子文化研究总体呈现上扬趋势,在2006之后进入研究高潮期;2009年海洋文化、地学文化和矿业文化出现了研究低谷期,而土地文化和测绘文化遗址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2009年,李克强副总理视察了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提出“地质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国内开发利用资源,提高找矿能力,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有可能受此影响业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研究。
说明:受期刊回溯因素的影响2012年数据选取不全面,因此出现2011-2012年的下滑坡度。
2.各子文化的文献特点
2.1地学文化
地学文化文献呈现的总体特点为:1. 总体发文量程上扬趋势。2. 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3. 学术氛围良好。4. 研究后劲强。5.成果表达不足,媒体发文量较低。
分析;全部为行业内期刊。
分析:2003-2005年为发表相关论文的高潮期。2006年以后学术关注相对减少,2010年后又有所回升。
部分地学文化高频作者 发文篇数 张中伟 9 赵凡 ,李翠林 5 王殿华 4 周飞飞, 郑伟忠, 赵丽媚, 张晶, 张吉献, 徐红燕, 邢乐澄, 武音茜, 宋宏建, 段怡春, 李培英 3 周磊, 郑怀友, 郑洪涛, 赵鹏大, 张仲全, 张文龙, 张树国, 张庆华, 张玲,张洪涛, 张春晓, 张成渝,张尔平, 尹国胜, 薛惠琴, 徐柯健, 武音茜, 吴凤鸣, 文红燕, 韦跃龙, 王冠军, 王春秀, 汪艳, 谭秋明, 彭齐鸣, 潘晟, 孟宪来, 孟繁富, 骆华松, 刘娅, 刘欣, 刘维丽, 刘道华, 林明辉, 梁忠, 李一飞, 李晓明, 黄万堂, 葛幸松, 傅中平, 樊克锋, 段焕春, 杜佳,杜国华, 丁宝贵, 邓贵平, 常江,程指芬, 陈雷, 陈克强, 陈财喜, 陈宝国, 鲍亦冈, 安燕 2
分析:张中伟是发文数量最高的作者。大多数的作者发文量在2篇,说明大部分的学者对地学文化及其发展都进行了审慎的思考。
说明:还有很多作者仅发文1篇。由于群体数量过大,未放入该图表。
分析:相关学科涉及经济、天文学、地球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工业技术、历史和地理等。
分析:期刊文献数据显示各类大学是学术研究的主体,此外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地质学术团体、国土资源政府管理机构和国土资源基层单位等机构显示了对地学文化研究的兴趣。
2.2.矿业文化
矿业文化文献呈现的总体特点为:1. 总体发文量程上扬趋势。2005年之后进入研究高潮期,2006年以后进行相对平稳的发展期。2. 已经形成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