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史研究 第 3期 2008年6月
清末 民初教育转型时期我国课堂教学特点分析
余 波 徐仲林
[摘 要] 清末民初是我国学校教育急速地从旧式学堂向西方近代学校教育转变时期,课堂教学经历了从
传统私塾教学转变为班级授课,模仿西方建立教学体制的过程。这一时期我国的课堂教学具有这样的特点:符
合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规范、移植西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新 旧陈杂。这些特点的形成对于当前进行的新
课程改革有着一定警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 清末民初;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余波,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重庆 400715);徐仲林,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蕈庆 400715)
清末民初是我国教育急速转型时期。由于重大 爆发,使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领域获得了空前的
的社会变革,学校教育从中国古代科举选士制度的 解放,一些留学欧美的学者相继回国,他们宣传西方
附庸急速地向西方近代学校教育转变,其问社会的 国家的教育理论,邀请国外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孟禄
变革、各种教育思潮的冲击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 等来讲学,促进了我国教育界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
的影响。在这一阶段,我国课堂教学经历了从传统 变,相继形成了各种教育思潮。在这些因素的综合
私塾教学转变为班级授课 ,模仿西方建立教学体制 影响下,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修改了 “壬子癸
的过程。 丑学制”,1922年颁布了 “壬戌学制”,促进了中国近
一 、 学校教育转型的历史背景 代教育迅速向现代教育转变。
我国早在明朝的国子监就出现了班级授课的萌 二、转型时期的课堂教学特点
芽,但中小学班级授课制的建立较西方晚三百余年。 (一)建立课堂教学基本规范
我国内地中学最早采用西方国家的班级授课是在 清末时期的中学堂,教学已经逐渐由私塾教学
1844年的宁波女校,其后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始创 转变为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各中
办的教会学校都实行班级授课,而普遍在中学堂实 学堂对课堂教学秩序有明确的要求,如 1903年湖南
行班级授课则是在 《钦定学堂章程》和 《奏定学堂章 《明德学堂规则》中的讲堂规则要求是:“凡上讲堂,
程》颁布实施时开始的。1901年清政府拟行新政, 皆须整队,鱼贯而人,毋须参差。授业时务须肃静,
各地官绅纷纷响应清廷的兴学诏书,改书院为新式 教习询问,知者举手,以免喧嚣。教习讲解未毕,诸
学堂,自立章程,办学程度、课程设置、学习年限都参 生不得低头写记。有疑问,必先起立,语宜简要,不
差不齐。1902年 8月 15日和 19o4年 1月 13日分 得旁及此课之外,致妨他人听讲。讲堂桌上,非教习
别颁布的 《钦定学堂章程》和 《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 命令携带书籍,不得阅看。非写记时两手不得置于
首次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这是我国近代学 桌上,且宜正襟危坐,双足不得伸出,并禁时露倦
制的开端 。①在 《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修业年 容。”这时的课堂教学要求是由各中学堂 自己制定
限为四年,稍后的 《奏定中学堂章程》以日本明治时 的。同时对各科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 《奏定
期的学制为蓝本,将中学修业年限改为五年。 中学堂章程》对数学教学要求是:“凡教算学者,其讲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著名的 算术,解说务须详明,立法务须简捷,兼详运算之理,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担任了中华民国政府的 并使习熟于速算。其讲代数,贵能简明解释数理之
第一任教育总长,他率先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了五育 问题;其讲几何,须详于论理,使得应用于测量求积
并举、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废除了 “忠君、尊孑L、尚 法等。”②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对中小学教
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 旨,废止了清末 “癸卯学 育有了统一的要求,各学堂 自定的教学规则和教学
制”,实行 “壬子癸丑学制”。1919年 “五四”运动的 要求逐渐被国家要求所取代。如 1914年 12月教育
36
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中指出:“中学之 旨有二:(1)以 种教学内容体系成为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pdf VIP
- 2024年锅炉操作工(初级)专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真题版) .pdf VIP
-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第2版)课件全套 第1--9章 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的基本概念 ---英语教材难度分析.pptx
- 《移动通信技术》课件——1主题一 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前世今生.pptx VIP
- 1000亩四季采摘水果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pdf VIP
- 河北省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xls VIP
- 做外贸必读:外老们都是如何采购的——厦门区域兰彦晖分享.doc VIP
- (2020版新教材)闽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科创板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113届广交会跨国采购清单概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