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及其污染源之探討.docVIP

實驗室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及其污染源之探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實驗室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及其污染源之探討.doc

實驗室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及其污染源之探討 余俊賢1,陳信義1,莊育強1,程景祥1,蔡忠偉1,楊慈定2 1元培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衛生系大學部學生 2元培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衛生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研究主要評估實驗與辦公室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並探討其可能的污染來源,所獲的結果與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定的室內空氣品質管制建議值進行比較,藉以評估室內空氣品質的優劣。選取實驗室(10間;微量分析、空氣品質、氣狀污染物控制、環境微生物、作業環境測定、環境化學分析、固體廢棄物、水質分析、普通化學與油脂實驗室)、化學藥品室(1間)與辦公室(2間;圖書館與總務處)作為測試的對象。使用溫濕度計、Q-Trak、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分析儀、Dust-Trak與TEOM四台直讀式儀器量分別量測溫度、溼度、CO2、CO、TVOCs、PM2.5與總微粒質量濃度。採樣時段08:00~17:00。結果顯示室內總平均溫度:21.5 ℃、總相對溼度:65.4 %、二氧化碳平均值:346.9 ppm、一氧化碳平均值:0.1 ppm、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平均值:101.4 ppb、PM2.5與總微粒質量濃度平均值分別為67.8與36.2 μg/m3。結果顯示元培科技大學實驗與辦公室的室內空氣品質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與老師不會造成不良的健康傷害。 關鍵字:室內空氣品質、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微粒質量濃度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種儀器測CO2、CO、溫度、溼度、總微粒數目濃度與PM2.5微粒質量濃度。(1) Q-TrakTM IAQ Monitor (Model 8550/8551, TSI Inc., U.S.A.):檢測CO2、溫度、溼度。 (2):測總微粒濃度。 (3)Dust-Trak:測PM2.5微粒質量濃度。檢測人員台儀器。 3 結果與討論 空氣污染物濃度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 第一類二氧化碳建議值8小時建議值為600 ppm,一氧化碳建議值8小時建議值2 ppm,PM1024小時建議值為60 μg/m3,PM2.524小時建議值為100 μg/m3,1小時溫度建議值15至28 ℃,另外,不分類型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1小時建議值為3 ppm,至於,甲醛、細菌、真菌、臭氧等空氣污染物,因本研究並無量測儀器,故暫時未納入研究範圍,未來將持續採購儀器擴大量測範圍。 3-2.空氣污染物濃度 軸座標為溫度右邊Y軸為相對溼度。第二小圖:Y軸為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第三小圖:左Y軸為二氧化碳右邊X軸為一氧化碳。第四小圖:Y軸為總微粒質量濃度及PM2.5微粒質量濃度。 為探討不同實驗室所產生空氣污染物的差異,本研究將實驗室區分為物理、化學與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定義為進行物理實驗與間單機械性操作;化學實驗室定義為操作化學物質萃取、濃縮與分析、置放化學分析儀器與藥品室;生物實驗室定義為操作細胞細菌培養、消毒與滅菌動作的實驗室。 3-3.物理實驗室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 值317 ppm,標準差31 ppm,總微粒質量濃度平均值28.1 μg/m3,標準差9.7 μg/m3與PM2.5 微粒質量濃度變化平均值54.1 μg/m3,標準差34.9 μg/m3。 其中,二氧化碳平均值濃度與大氣濃度接近顯示室內並沒有燃燒和人員呼氣所產生二氧化碳的貢獻,固體廢棄物實驗室的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平均值為41.6 ppb,顯示有微量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PM2.5微粒質量濃度變化濃度平均值107.1 μg/m3,超過空氣品質管制標準建議值100 μg/m3。 另外,總微粒質量濃度平均值28.1 μg/m3,標準差9.7 μg/m3與PM2.5微粒質量濃度變化平均值54.1 μg/m3,標準差34.9 μg/m3,室內亦無微粒產生源,主要為實驗室人員進出,門窗開與關而造成微粒質量濃的升高,而當人員離開門窗關閉時呈現降低現象。 總之,除固體廢棄物實驗室的PM2.5微粒質量濃度變化超過空氣品質管制標準建議值100 μg/m3,其餘實驗室空氣污染物皆符合法規標準。 3-2.化學實驗室空氣污染物濃度變化μg/m3,標準差14.5 μg/m3,PM2.5微粒質量濃度平均值77.5 μg/m3,標準差65.4 μg/m3。 其中,二氧化碳平均值濃度與大氣濃度接近顯示室內並沒有燃燒和人員呼氣所產生二氧化碳的貢獻,總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平均值為114.9 ppb,顯示有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 另外,水質分析、普通化學、環境化學分析實驗室、作業環境測定等化學實驗室,因為藥品室及實驗室內配好之溶液而導致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排放變化, 總之普通化學、普通化學藥品室、油脂實驗室PM2.5微粒質量濃度變化超過空氣品質管制標準建議值100 μg/m3,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