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1.精彩的场面描写。.doc
教学目标:1.精彩的场面描写。
2.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
重 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难 点: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及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好一个场面
教具安排:(1)龙舟赛的相关图片 (2)幻灯片 (3)音乐视频
教 时:一教时
?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所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
我们看这么一首诗看看它描述的是哪个传统节日?(课件打开)
哪些词给了你提示?(目标:了解相关端午习俗)
哪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生回答
师:我补充一点:(幻灯片5-7页)北大校长季羡林回忆沈从文先生时说:湘西那一片有点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正是通过沈先生的笔而大白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具体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景(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二、正文引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现代作家沈从文到湘西去了解一下他们那里的端午日风俗是怎么样的?同时也领略一下那里的茶峒人是怎么过他们的端午日的。(板书:端午日 沈从文)
先请同学们一起静下心来,走进茶峒人的端午日,感受一下那里的节日气氛。感知课文: (幻灯片8)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注意重难点字词
2.茶峒人端午这天的风俗习惯?
3.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划出相关的语句)
检查预习情况,正音辨形:(幻灯片9)
茶峒 擂鼓 呐喊 调理
不拘 泅水 戍军 蘸酒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适当纠正。
第一问: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①穿新衣。②画王字。③吃鱼吃肉。④赛龙舟。) (幻灯片10 11)
第二问: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
依据呢?
(要求简洁表达就行)
三、精品细节:
?
1.思考:
“莫不穿了新衣”、“莫不倒锁了门”、“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文章开篇一连用了三个“莫不”,有什么作用?
2.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幻灯片13)
3.全文描写了什么场面?(俩个字概括)(导向:竞赛)(包括: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
4.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作者笔下船和船的竞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会怎样吸引你的?
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请先相互讨论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分别找出这些描写这些人的句子
(再读第一段)(幻灯片16)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板书)
找出各自描写语句(幻灯片17-19)
5.活动体验:选角色自我介绍(幻灯片20)
示例(幻灯片20)
(归纳:外貌与动作的描写,活画出了桨手、带头的、锣鼓手各自的特征,表现出比赛场面的紧张、激烈,突出了奋力争先的拼搏精神。)
?
6.动词填空,品味动词的作用。(幻灯片25.26)
7.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看这一部分:“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都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积极引导)
?
写法归纳: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船手) (观众、呐喊声)
(鼓声、呐喊声) (想起小说故事)
实 写 虚写 (幻灯片29)
【归纳】作者就是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氛围。
【练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方法,以“兵士们将30只绿头长颈的大雄鸭放进河里”为开头,将捉鸭子的场面写得具体一点。(幻灯片30)
(归纳: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使场面描写传神而生动)
四、情感体验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