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VIP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人才竞争的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就会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我国又开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培养更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之后,才可能提高人的创造能力。而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讲深讲透”,学生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没有“生疑——析疑——解疑”的一波三折,做题中只需模仿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无法激起学习的热情与内驱动,更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换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感到自己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最好,学习热情最高,学习思维最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活动 数学教育家希尔伯特说过,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所构成的理论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而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引起思维。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他们对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灵感往往也由思考问题而引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设问题情境,将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创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导入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图形,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如图的两块(如图), 如果照原样到店里配一块,是否把两块都要带去? (2)如果只需带一块,是带哪一块行呢? 为什么? 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油然而生,自然而然诱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又如教学“二次根式化简”一节时,先复习“()2=?”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变成“”那么“=?”,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等于a,有的怀疑但又不好辨明,这样的问题情境就会制造认知上的冲突,从而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 三、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思维 悬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强烈的想念和坚强的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所以教学时可根据需要设置悬念。例如在学习初一的“同底数幂的除法”时,首先学习了如105÷103、25÷23、a5÷a3类型的除法,从结论中得出了运算法则,这时在课尾设置“悬念”上列三式反过来相除会怎样?留给学生思考。课后,学生会跃跃欲试,寻求解决的办法,对学生的课外预习具有指导作用,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下一节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悬念也可设在课头,作为引入课题,例如上初三数学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时,可设悬念:方程2x2-3x-4=0和方程4x2-6x-8=0的根相同,那么2x2-3x-4和4x2-6x-8分解因式的结果是否相同呢?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内容,然后积极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 四、借错发挥、诱导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总会不可避免地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一方面错误是无法避免的,错误的出现暴露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方面的缺漏,有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