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类风湿因子检测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分析.doc
类风湿因子检测方法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陈丹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RF的速率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与乳胶凝集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三种方法对5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6例及20名正常人进行RF检测。结果 56例类风湿关节炎(RA)中酶联免疫吸附法阳性45例,阳性率为80.4%,胶乳法阳性28例,阳性率为50.0%,法检测结果呈平行关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可有RF升高,但呈低滴度与RA患者的RF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ELISA法检测RF重复性好,试剂稳定,敏感性好,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运用敏感性差,只能检测IgM类RF,影响因素多,且只能定性,对病人疗效观察有一定局限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速率散射比浊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乳胶凝集法
RF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而探测提高RF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方法很有必要,吸光度用BIO-RAD MODEL 550酶标仪检测。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 例数n RF速率散射比浊法n(%) RF乳胶凝 n(%)集法 RF酶联免疫法(ELISA) n(%) RA组 56 40(71.4) 28(50.0) 45(80.4) 非RA组 56 3(5.35) 4(7.14) 37(66.07) 健康对照组 30 0 0 0 表1 各组血清RF结果?
?
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正常对照组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
31(n) RF 乳胶凝集法 RF(IU/ml)速率散射法 ( ±s)((((99( RF(IU/ml)酶联免疫吸附法( ±s)(ELISA)(ELISA) 8 1:4 67.56±13.91 108±12.9 14 1:8 116.23±41.73 128.9±25.64 9 1:16 217.98±103.56 158±74.91 注:三法相关分析 胶乳法检测的31例阳性患者的RF滴度与同组ELISA法定量测定结果呈平行关系,者有非常显著相关(P0.01)。3 讨论 RF是一类针对人或动物IgG分子Fc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包括IgM、IgG、IgA和IgE四种类型,其中以IgM型为主[5]RF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故而探测提高RF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方法很有必要。通过对三种方法结果分析,我们发现酶免疫法(ELISA)RA组阳性率最高,明显高于同组的速率散射法和乳胶凝集法,但敏感性差异较大。5628例RF也象抗核抗体(ANA)一样,并不是RA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约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RF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临床提供了诊断意义,由于ELISA法检测RF重复性好,试剂稳定,敏感性好,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运用,目前是临床检测RF的优选方法[4]。[1]。ELISA法Ig类型的RF,在酶标记抗体时,可分别标记IgM、IgG或IgA,而IgM-RF对RA诊断价值最高[5],不同方式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A诊断特异性。
参考文献
[1]赵超,王雪,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345.
[2]Lugbre K, Mader AW, Richmond RK.Cristal structure of the nucleasome core particle at 2.8 a resolution [J].Nature, 1997, 389:251-261.
[3]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8-19.
[4]马琼麟,孟?伟,杨?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诊断意义[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20(3):50-52.
[5]何艳霞,王春燕,宋改芳,3种检测类风湿因子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6.9(1):114-115.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