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middot;创造middot;分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激发amp;middot;创造amp;middot;分享.doc

激发·创造·分享 ——例说“快乐语文课堂” 434318 湖北公安二中 罗琳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懂得知识的人赶不上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又赶不上以求知为乐的人。这可以启发我们现代教学:快乐学习是高质量的学习,快乐教学是高效生动的教学。假如我们的课堂教学时时充满快乐,处处充满乐趣,厌学的学生必定大为减少,目前略显沉闷的课堂教学必定大为改观。因此,我主张,语文课堂一定要充满快乐,让快乐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代名词。快乐是大家都向往的一种心理状态,快乐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一种语文课堂形态。那么怎样才能营建快乐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要营建快乐的语文课堂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激发快乐。 快乐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语文教师去激发学生。通过语文教师的有效激发,学生会产生一种对快乐的向往甚至渴望。 在教学《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导入语。 有一部奇书,它穿越近3000年的时空,展示了中原大地上中国古人的生活、生产、爱情、战争、祭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它受到了孔圣人的高度推崇,既亲自整理编订它,又特别强调它的重要性,他教育他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滥觞,开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这部奇书的名字叫《诗经》。《氓》就是选自《诗经》里的一首诗歌,是一出反映卫国的一对青年男女的婚恋悲剧。至于他们如何恋爱,如何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如何开始婚姻家庭生活,又为何分手等一系列问题,希望大家在诵读中自己思索自己解决。 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撩拨学生,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可引爆课堂,可收到“投一石以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推动学生产生审美预期,激发学生产生对快乐的向往。 今年端午节次日,学生返校作文。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为了让作文充满快乐,为了让学生写出过端午节的真实感受,教者本人即兴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诗,表达我思念故乡的真情。 《庚寅年中秋节望月不见感怀》:中秋望月月不见,枕上思乡乡更遥。且抛客怨松西水,谁料涔河梦里嚣。(松西河是流经公安县南平大桥下的一条河流,涔河是湖南澧水的一条支流,流淌过我的故乡澧县梦溪镇。) 这首诗歌平仄和谐,偶句押韵,情感真挚,叙述自然。学生们大感兴趣,趁势写出了不少饱含真情实感且文质兼美的习作。 激发快乐,师生快乐,教学效果显著,我尝到了语文快乐课堂的甜头。 其次,创造快乐。 快乐需要激发,更需要创造,需要学生人人参与。创造快乐的过程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同步。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决不等同于创造快乐的过程。因为有无创造的乐趣,有无创造的喜悦是区别二者的典型特征。以笔者教学《离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为例,展示创造快乐的过程:诵读—自译—自鉴(自己鉴赏)。 1、诵读,安排1课时。《离骚》产生于2000多年前,文字生僻,语言晦涩,不诵读不熟读无以解读文本。先所有学生自个儿读一遍,再让3名学生自愿朗读各一遍,然后全班学生齐读一遍,接着老师范读一遍,再接着放磁带朗读录音一遍,最后全班学生齐读一遍。这种 “尝试性自读—范读性朗读—矫正性学读”的朗读教学,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式的有层次性的朗读教学。它有多方面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词问题,促进学生广角度地同文本零距离的接触,推动学生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建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诵读之中,既有心灵的困惑,又有消除困惑之后的喜悦;既有阅读的阻力,又有克服阻力之后的快乐。阅读着,痛苦着,也快乐着。 2、自译,安排0.5课时。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文本。读一句课文,读一句翻译(课文注释很详细),人人都参与,大家都动口。困难处,教师相机点拨;郁积处,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突破语言障碍,对文本的解读自然向纵深发展,学习定有所获,所获之中自然伴随着心智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3、自鉴,安排0.5课时。从课文中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下“你喜欢这个句子的理由”。有学生喜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因为它“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学生喜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因为它“彰显了诗人坚持真理毫不动摇的决心”;有学生喜欢“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因为它“句式整齐,形式优美,可以领略楚辞的美好”…… 通过诵读、自译、自鉴,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更从屈原身上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屈子吟《离骚》,我心尤激荡”。学习三闾大夫的崇高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正义感的人,做一个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贡献的人。 创造快乐,务必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务必体现教学的艺术匠心。 第三,分享快乐。 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展示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