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三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教案:第四节《红军的长征》.docVIP

2014届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三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教案:第四节《红军的长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 世界近现代史《第一章 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 》优秀教案 本节主要学习红军的长征。内容包括: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解析 (1)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不抵抗政策的继续,其实质是对日妥协,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国内抗日力量,这是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决定的; (2)红军长征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环节。红军被迫长征是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挥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全面贯彻的恶果,是我党在成长中经受的一次重大考验。长征的胜利,不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而且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遵义会议是重点。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实现的,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解析 (1)能够分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难点。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全国人民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蒋介石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视为首要敌人,其次才是日本侵略者。这一政策是不抵抗政策的继续,其实质是继续对日妥协,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国内抗日力量。这是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决定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为欺骗舆论,实现其镇压人民革命的目的。蒋介石又在1932年6月的庐山“清剿”会议上正式抛出了“攘外必先安内” 的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以“先安内”为掩护,继续对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投降,对红军“围剿”。蒋介石“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不能御外侮”。认为摆在国民政府面前首要的敌人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其次才是日本侵略者。从表面上看“安内”是为了“攘外”,最终目的是攘外。然而,以蒋介石害怕共产党革命甚于害怕日本侵华,不难看出这是其为维护反动统治,以先“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安内”是真。继续推行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攘外”在当时只是掩人耳目而已。“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不抵抗政策”的目的和实质是一致的后果 ,使中国革命面临严重挑战。 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使其不断扩大侵华规模。 蒋介石“围剿”准备及“围剿”策略。王明、博古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掌握了中央政权,忠实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左”倾战略,教条地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在党内推行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左”倾冒险主义,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使湘鄂西、鄂豫皖两个根据地在第四次反“围剿” 中失利。 王明“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 博古、李德推行“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伤亡惨重。 蒋介石集中强大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施“围剿”。 建议设计如下问题链,引导学生阅读《红军长征示意图》: 在《长征示意图》中指出井冈山、瑞金、遵义、赤水河、沪定桥、吴起镇、会宁等地理位置。(略) 简介《长征示意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红军主力部队均离开根据地实行转移;红军长征方向为:东→西→北,中央红军离开东南的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在川贵边界长征路线迂回曲折,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地区行军路线迂回曲折;红军长征所经地区,人口密度小,多高山和荒无人烟的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概括《长征示意图》中反映历史现象的特点。(红军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距离长,自然环境恶劣,困难多且形势复杂;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陕北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2)长征结束 胜利的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扩大了党的影响,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和红军充分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党和红军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首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