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钢贸圈资金崩盘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陆钢贸圈资金崩盘 分析:十个里面将有九个倒  而今,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相互担保融资的钢贸企业们,遭遇了“火烧连营”般的系统性危机。   行业下滑,曾以联贷联保模式获大量贷款的钢贸商纷纷倒闭,连锁反应已波及上游钢铁企业   钢贸融资遭“火烧连营”   马年春节一过,上海钢材贸易圈连续地震。   先是“钢贸大王”肖家守旗下近10亿资产被查封冻结。随后,另一个钢贸大佬周华瑞遭多家银行的诉讼,涉事案件多达十余起。   几年之前,在房地产市场繁荣之际,钢材预期被市场大肆炒作,在“联贷联保”的融资模式下,钢贸业被资本裹挟急速膨胀,曾经繁极一时。   而今,钢贸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相互担保融资的钢贸企业们,遭遇了“火烧连营”般的系统性危机。   这一危机,甚至已开始向上游的大型钢厂蔓延。   “大王”与“大哥”陷诉讼泥潭   “钢贸大王”肖家守与“带头大哥”周华瑞的巨额资产相继被查封,沉寂许久的钢贸圈借贷黑洞再度被引爆。   上海地区的钢贸巨头今年的春节过得不好。   2月7日,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上市公司新日恒力公告称,因金融借款被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起诉,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名下4.6亿资产被法院查封;此外,肖旗下投资公司上海新日所持有的新日恒力8000万股遭法院轮候冻结,冻结期为两年。   新日恒力当日股价重挫8.13%。   2月10日,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上海分行对肖家守的数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开庭。因肖本人拒绝出庭,法院方面表示将做开庭公告传送,如再次缺席,则做缺席审判。   肖家守,现年45岁,福建周宁县人。肖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钢贸行业,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两个规模巨大的钢材交易市场,其下资产涉足金融、地产开发,是沪上地区经营钢材生意的领军人物,被圈内称为“钢贸大王”。   肖家守的困境,源于近年来钢贸圈的融资黑洞。   2008年后,通过盘根错节的金融借贷、担保与反担保,沪上地区的钢贸行业获得了大量融资。此后钢价暴跌,大批钢贸商陷入巨亏,无力偿还到期的银行借款,因提供了“担保”,肖家守旗下多个公司被诉连带赔偿。   与肖家守情形相似,上海地区另一钢贸大佬也陷入了“连带赔偿”的困境。素有上海钢贸圈“带头大哥”、上海钢市第一人之称的上海钢协会长、上海周宁商会会长周华瑞被多家银行起诉。   上海法院网的信息显示,从今年3月起到6月,周华瑞将遭遇民生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上海不同区域的支行起诉,诉讼案件多达22起。   钢贸商“联贷联保”融资崩盘   在业内看来,从繁极一时到现如今全行业坍塌,导致钢贸企业出现大规模资金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联贷联保的特有融资模式。   由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水陆齐佳的地理位置,长三角地区一直拥有国内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   2008年以后,沪上地区的钢贸行业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随着4万亿投资盛宴的开启,钢价水涨船高,市场开始大肆炒作钢材。   “那时候,一吨螺纹钢利润就在1000元左右,堪称暴利。”王立,曾在上海当地从事钢贸生意。据他介绍,由于潜在的需求预期,钢贸企业开始一窝蜂大肆囤积钢材。而在另一边,钢贸圈本身资金密集,流动现金规模大,融资成本高的特点也吸引了银行的关注。   为了确保借款安全可靠,一种名为“联贷联保”的融资模式在银行和钢贸商之间应运而生。通过将3-5个钢贸企业结成小组,联合向银行提出授信,每个企业均对贷款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以降低贷款风险。   火爆的行情,加上“安全可靠”的融资模式,让钢贸企业受到了银行的青睐,整个行业源源不断地从银行吸取资金。   但事情的走向却和预想产生了偏差。从银行贷出来的资金未停留在钢贸行业本身,更多流向了在当时疯涨的楼市甚至股市。   “那时七八个人就能成立个钢贸公司,大家凑份子钱办个担保公司,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担保关系,再用担保公司和钢材市场重复质押的库存吸引银行贷款,借到的钱大多投到房地产里。”王立回忆。   一时间,被资本包裹的钢贸行业迅速膨胀,资金雪球越滚越大。   危局在2011年底开始显现,无锡一洲集团老板骗贷后跑路,旗下公司宣告破产,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掀开了钢贸黑洞的冰山一角。   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加上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价大幅“跳水”,投入到楼市股市里的资金难以抽回,大批钢贸企业资金链断裂。   发现钢贸资金黑洞越来越难以填补,银行开始恐慌,一度做得风生水起的钢贸融资业务突然急刹车。随着资金流动性的骤然收紧,钢贸企业大批倒闭,还不上款的钢贸老板开始“人间蒸发”,破产跑路的戏码屡现。   据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仅在上海地区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钢贸商金融借款案件就超过600起,曾经繁极一时的钢贸生意逐步走向崩盘的边缘。   冲动过后,银行变脸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