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树和湘乡文派.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敏树与湘乡文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吕明涛 内容提要:吴敏树在近代文学史研究中,并没有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一方面因为他没有太 显赫的仕历,另一方面也缘于他相对保守的古文观念。然而细读吴敏树的古文,我们会发现 一个在为人、为文上均有独特魅力的吴敏树。在湘乡文派大昌于天下的情势下,吴敏树仍然 能够坚守并实践自己对古文的理解,这正是其人、其文的研究价值所在。 吴敏树(1805一1873)——字本深,号南屏,别号样湖渔叟,又号乐生翁。湖南巴陵 (今湖南岳阳)人。敏树幼年赢弱多疾,八岁始入塾就读,先后从学于乡儒孙万伟、秦维城。 道光二年(1822),补县学生,与同里方大淳共治经学。读‘左传》、国语》、‘史记》、‘汉 书》,皆能会其意。学诗,与邻友毛西垣相唱和。道光十二年(1832),乡试中举,二十四年 官意见相左,己自免归,遂不复措意于仕途,潜心于诗、古文之学,自谓:“幸以闲放,得 纵意为文。”回 敏树早年即肆力于古文,雅不愿专力于四书章句,穷皓首于场屋帖括之术。偶从塾童 ‘古文观止》见明归有光古文数篇,心甚异之,遽求其集于长沙,不得,托书贾购之吴中, 手不释卷,把玩吟哦,择其尤可喜者,别录成册,且以意评骘之,是为‘归文别钞。及赴 京会试,所携‘归文别钞》为杨彝珍、梅曾亮所见,梅氏乃桐城文派嫡传弟子,时于京城讲 倡古文义法,鉴文论道以归文为尚。及见敏树手录归文,甚为推许,一时京城文人争相奇异, 而求识敏树,于是京城盛传敏树能古文。曾国藩时任翰林院庶吉士,敏树与之订交亦在此时。 咸丰初,曾国藩率湘军东抗太平军,敏树先后两次面晤曾氏,曾氏坚请敏树入幕共事, 敏树皆婉辞。同治七年(1868),敏树买舟东游,沿江而下,游庐山、石钟山、大小孤山及 杭州西湖等江南名胜后抵达南京。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兵权在握,声名显赫。敏树既至, 曾氏大欢,亲迎至府,延为上宾。曾府幕僚,皆一时之选,争与敏树订交;歌诗唱酬,极一 时之盛,海内目为观止。 同治十一年(1872),湖南通志局聘敏树主持编修‘湖南通志》,续修‘沅湘耆旧诗文 集》。时敏树已年逾花甲,且疾病缠身,为造福桑梓,惠及后代,敏树毅然抱病赴任,待名 ①吴敏树‘梓湖文录序。见‘梓湖文集)卷三。长沙思贤讲舍本.1893年刊刻.敏树古文著作版本有两 种。一种是敏树生前手定家刻本‘样湖文录,八卷,二百二十六篇;一种是长沙思贤讲舍本‘拌湖文集。 十二卷.二百三十九篇.后一种版本是在敏树辞世二十年后.由王先谦主持刊刻的。所收篇目在家刻本的 基础上,有所增加.本文引文据‘梓湖文集. 414 贤旧交集于长沙,修志之事略具端倪后,始归家养病。翌年五月,敏树久病不愈,自度终不 起,屡念修志之事中辍。复决意履任长沙。同年八月,敏树于通志局辞世,终年六十九。《清 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皆有传,郭嵩焘吴君墓表》、杜贵墀吴先生传》、 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皆有敏树生平可按。 敏树为文根植经史,一生著述既博且深,有《诗国风原指》六卷、《论语考异订》八卷、 《孟子考义发》十三卷、史记别录》二卷、《样湖文集》十二卷、《样湖诗录》六卷等。 文章·事功 敏树以古文名家,每有所作,一纸风传天下,生前即有稿本、抄本流落人间。面对世 人之誉,敏树惕然置之,泰然处之,样湖文录序》有云: 文章名于天下,官位下于一时,此非世人之所争有也:虽争之故有不能得者。而 余以梓湖穷老之叟,几几有之,余之所惧而不敢以自轻者以此也。 世人之所争者,官位也;争之固有不能得者,文名也。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文,此乃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其间“学”、“仕”、“文”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顺序颠倒不得,敏 树以荒郊野老而暴得文名,故心有所惧。也正因为此,敏树至为珍视自己的文名。孰料敏树 于今文名寂寞,今人所编文学史、文选,鲜有提及者。究其因,殆敏树所处时代,新旧混沌 未开,一切融而未凝,流质多变;一切胶着难分,不新不旧,不古不今。传统意义上的文统、 道统俱衰,加之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又起,文体日新,白话文大行于天下,当其时,传统文 化地位尚岌岌可危,又何况古文之一末事。在这样一个时代,言必称古,不免显得不合时宣。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不合时宜,使得今天的文学史家在敏树的作品里找不到他那个时代的特 点。但是,作出这一判断时,我们运用的显然是今人的标尺,不符合“了解之同情”的原则。 我们应当把敏树放回到他那个文学场景中,来理解他为人与为文的不得已。 盖文人之“文”,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