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信誉的理论分析_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信誉的理论分析_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pdf

张  琥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 ———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 张  琥   内容提要 :建立在重复博弈模型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称为信誉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博 弈参与者如何通过树立信誉实现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合作均衡 。传统的信誉理论涉及的多 是个体的信誉问题 ,但是当个体信息无法传递时 ,个体信誉便无法发挥作用 。此时 ,公众 通常会对拥有相同标识的集体形成一个整体判断 ,与个体利益相关的是他们拥有的集体 信誉 。本文考察了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类型个体时集体信誉维护的问题 ,本文称为内部逆 向选择问题 。我们发现 , 由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差异 ,导致集体信誉的激励作用要弱 于传统的个体信誉的作用 。此外 , 由于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 ,最终即使可以有效 激励集团成员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利益 ,如果公众信念更新相对麻木 ,仍会造成经济运行 无效率 。 关键词 :集体信誉  内部逆向选择  信念更新 一 、引 言 在现实生活中 ,通常我们对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个体只能通过其拥有的职称 、学历 、学位 、称号等 集体性标识作为依据来形成判断 。例如“这个演讲者是教授”,“这个应聘人员毕业于某名牌大学 , 拥有某种学历”,“这家企业拥有某某名优称号”等等 。但是实际上拥有教授职称的人其科研水平和 教学技能可能有高有低 ,名牌大学毕业生也并非都是高质量的人才 , 同等学历获得者往往是龙蛇混 杂 ,而拥有“名优”称号的企业不一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 。由此可见 ,如果社会公众无 法区分某个人的个体属性 ,将只能根据其拥有的某些共性标识来形成对该个体的判断 。而拥有共 同标识的个体 ,却可能分属不同的类型 。这些由多个个体共享的共同标识在经济理论中称为集体 信誉 ,它是信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① 现代经济学把建立在重复博弈模型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称为信誉理论 。最初 Krep s 和 Wilson ( ) ( ) ( ) ( 1982 以及 Milgrom 和 Roberts 1982 为 了解释 Selton 1978 提 出的连锁店悖论 ChainStore Paradox) ,将逆 向选择 问题 引入有限期的重复博弈 , 从而开创这一重要经济领域 。经过 Krep s ( 1990) ,Fudenberg 和 Levine ( 1989 、1992) , Tadelis ( 1999) , Horner (2001) ,Cripp s et al (2004a) 等一系列 文献的努力 ,人们认识到 , 由于信息不对称 ,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动机通过某些特殊行为来树立  张琥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邮政编码 :100081 , 电子信箱 :j ameshall @163 . com 。作者感谢导师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对本 人在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 ,感谢北京大学蔡洪滨教授对本人在建模方面有益的启迪 ,感谢北京大学博弈论讨论班和中央财经大 学双周论坛师生的帮助 、指正 ,感谢中央财经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民经济学基金资助 。感谢匿名审稿人建设性的建议 , 当然文 责自负 。 ( ) ① 虽然非完美信息下的重复博弈中仍存在通俗意义下的声誉问题 ,但是当前国际学术论文已经将信誉 reputation 当作一个 专业术语 ,特指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相关理论 。本文沿用这一惯例 。 124 2008 年第 12 期 ① 信誉 ,进而改变经济运行的效率 。 近年来 ,信誉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国内学者的关注 。如张维迎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