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历史课件:第21课《苏联冷笑话两则》(人教版必修2).pptVIP

2013年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一历史课件:第21课《苏联冷笑话两则》(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阅读下列材料: 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 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业入手? (2)导致苏联农业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 (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参考答案: (1)1931~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粮食短缺等,所以改革的目的在于摆脱困境。 (2)“斯大林模式”实行农业集体化,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同意,因为他是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但他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①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业; 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 苏联时期莫斯科政府大楼外。      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警察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   那个男子愣了十秒钟,看看这个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 苏联之路 疗伤开始 1956年 1922年 告别人世 1991年 呱呱坠地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习任务: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夫改革” 思路引领 为什么要改革? 怎样改革? 改革的成效如何? 为什么要改革 内 外 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的暴露 两极对峙、美苏争霸,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怎样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措施: 农业上(重点): 取消 ,实行 ; 扩大 ; 大规模开垦 ,提倡种植 等等 工业上: 废弃 ,部分权利下放 承认 ,调动 义务交售制 收购制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部门管理体制 加盟共和国 物质利益 生产积极性 玉米 荒地 谁收购? 扩大谁的自主权? 生产目的仍是供国家收购 生产者仍旧缺乏自主权 仍然忽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农业还是集体化 半交半售、价格低廉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掘墓: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 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1982) 措施: 工业上(重点):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集中领导; 坚持集中计划管理,扩大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经营管理。 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2、改革的结果 (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