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楣声教授针灸治疗经验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圈圈 周楣声(1917-2007),男,汉族,安徽省天长市人, 梅花针灸学派第六代传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周氏曾 任安徽省灸法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 事,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顾问,安徽省针灸及 气功学会顾问,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安徽中医学 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被卫生部授予“卫生文明先 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氏在针灸 学上的重大成就,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 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周氏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群书,有深厚 的古文化基础,能诗能文,金石书画均有涉猎。通《内》 周楣声教授针灸治疗经验初探 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徐天馥,袁卫华,费爱华,朱才丰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灸法临床研究室,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周楣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临床专家和针灸教育家。周氏临症60年,深知灸效远远超过于针, 特别是对急性与热性病效果更为优异,提出“热症贵灸”的灸法观点和“以人治人”的针法观点,重视针灸器 械改革创新在针灸发展中的作用,一生为灸法的推广而奔走努力,在其所撰著的灸法专著《灸绳》一书中,曾 经这样写道:“桑榆虽晚,终存报国之心,灸道能兴,愿效秦庭之哭”,可以想见其献身灸法事业的抱负与心情。 [关键词]周楣声:灸法;针法:针灸器械:梅花针灸学派 1.周楣声教授生平 周楣声(1917—2007),男,汉族,安徽省天长市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博览群书, 有深厚的古文化基础,能涛能文,金石书画均有涉猎。通《内》《难》及诸家言,弱冠即施诊于 乡里,从事中医针灸诊治,对针灸特别是灸法尤为推崇和擅长。著述颇丰,已出版《黄庭经医 疏》、《针灸穴名释义》、《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周氏脉学》、《针铎》、《针灸处方别裁》、《填 海录》,《金针梅花诗钞》原稿因迭经战乱,手稿残缺凋零,经周老增损重订后刊行于世。 周楣声教授治学严谨,思路活泼。周老认为,治学之道,若能坚持隅反、间得、汇通、三 勤网大要领;则何患无成乎!隅反者即举一反三之谓。间得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贵在得间”, 间是孔隙,意为读书贵在找窍门,不能读死书。汇通,是说对某一问题的探索与理解,要把各 家学说贯穿在一起,以决定适从和取舍。三勤是指手勤,要勤做笔记和文摘;眼勤,要目光敏 锐,捕捉住对自己有用的素材;脑勤,要对自己的目标与方案反复思考。正是这种治学之道与 读书学习方法,博采众家之长,长期与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相互印证,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 2.梅花针灸学派简介 周氏梅花针灸学派,世称“梅花派”、“金针梅花派”,源于周楣声教授家传针灸技术,迄今 296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论文集 己传承八代,200多年的历史。梅花针灸学派的传承谱系的记载,首见于1982年周楣声教授所 做的《金针梅花诗钞·前记》:“先祖周丙荣,字树冬,生于清末(1862—1915)。入泮后即弃儒 习医,受业于乃叔又渠公。通诸家言,犹长于针灸。”梅花派因周公素好梅花而得名,“…我今 新谱梅花诀,梅花沁心能去疾。年年寂寞在深山,不以无人花不发。”(周树冬《金针梅花诗钞·诗 序》)。 3。灸法治疗经验 3.1“热症贵灸”与“热证贵灸”的灸法思想 3.1.1热证贵灸“。 周老认为,症是征侯,是由病产生,有是症必有是病,有是病必有是症,症是人体在遭受 病理因子侵袭时所产生的病理反应,而不是致病因子本身具体表现致病因子千差万别,凭症状 不能判定何种致病因子所致,必须循序渐进,找出致病的根源。辩证乃是施治的第一步,而辨 病才是最后的目的,辨者,分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