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内外专家评论钱耕森大道和生学.pdf
第 16卷 第 2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1.17.No.2
2015年 4月 JournalofHengshuiUniversity Apr.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10
海 内外专家评论钱耕森 “大道和生学
申 贞 元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关键词:钱耕森; “大道和生学”;专家;评论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5)02—0050.03
钱耕森教授创建了 “大道和生学”的新的哲学体系,受到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并公认跻身
为哲学家。以下仅选出26位专家的评论与大家分享:
1.张世英(北京大学著名哲学家)说: “拜读了大作 大‘道和生学’,敬佩之至。你已是卓有成就的大家,
还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华文化做出更大贡献。”(2014年 03月26日1
2.杨柱才(南昌大学名教授)说: “张世英先生对于您的 大‘道和生学’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实在是对于您
的如实肯定,也是对于中国哲学创新的赞许与期待。张先生的论著中西贯通,耐人寻味,代表 了现时代中国哲
学的一个高度。”(2014年03月27日
张世英又说: “拜读大作,不胜敬佩 。功底深厚,卓有新见,我国学界亟需你这样的学者。我虽然也做点
国学研究,但写不出你这样高水平的国学文章。 师‘不必贤于第子’,信然。”(2015年O3月05日1
3.成中英(美国夏威夷大学著名哲学家)说: “和‘生’之说,确为中国哲学最重要及最早期的概念与思
想,此说也可说隐约于周易经说之中,故属于中国哲学的原生概念。鸿文联系史伯与老子加以发挥,并以大道
立论,实为灼见。此说显然优于当前有人提出 共‘生’之说。”(2014年 12月31日)
4.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哲学家)说: “大作揭示了老子 道‘生’说与史伯 和‘生’说之间的内在联
系,将其贯通、整合、提升为 大‘道和生学’,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创见。大作 《大道和生学’简
论》只有短短七千字,讲清楚了中国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个人是很欣赏这种平实学风的。我
以为 大‘道和生学’的创构是成功的。”(2014年09月26日)
5.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名教授)说: “多年前,你和我谈到 和‘合’与 和‘生’,认为 和‘生’
更能代表古典中国哲学关于 和‘’的辩证法精义。我完全认同你的观点,后来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及你的这一观
点,明确写明 和‘生学’是你最先提出来的。最近在为 《探索与争鸣》写的一篇短文中,从文化学的角度又一
次论述了 和‘实生物’的辩证法。再~次提出 和‘生’较之 和‘合’为妥。”即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古典
中国哲学关于 和‘’的思想,与其说是 和‘合’哲学,不如说是 和‘生’哲学。”(《探索与争鸣》,2014年
第 10期,第25页)(2015年02月23日 )
朱贻庭又说: “张立文教授把中国哲学概括为 和‘合学’,我以为不如称为 和‘生’学或 和‘生’哲学。
对此,钱耕森教授早已指出,并有论述。我同意他的观点。”(《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 4卷,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10年5月版,第80页)(2015年02月25日)
6.金春峰(人民出版社著名编审)说: “大道和生学’为吾兄力作,字斟句酌,大有朱子 格‘物补传’之
风。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吾兄殆新张子也。较之 仇‘必和而解’ 兼‘和’ 和‘合学’,一
生‘’字画龙点睛,得往圣道统之妙。但我不喜欢只作空泛的赞扬。虽吾兄对史伯与老子的联系及思想内容分
析精到细致;但我个人偏 向 以‘他平他’,此 平‘’非 皆和平、融洽、公平、平等,亦含激烈之矛盾、斗
争。……学贵切磋,和而不同。在 《冯友兰的哲学生命历程》一书中,我也曾提出上述观点,认为 仇‘必和而
解 ’的命题是不周延的。旧的 解‘’了,新统一体又会有反有仇,又要经历 解‘’的过程;否则世界就不会有
收稿 日期:2014.07.27
作者简介:申贞元(1953.),女,上海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冶学院教授。
第 2期 申贞元 海 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