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地址:.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讯地址:.doc

通讯地址: 山东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金凤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邮编:266061 电话电子信箱:zjfocean@ 作者简介: 张金凤,女,硕士研究生(1980- ) 民族:汉 籍贯:山东青岛 毕业时间2000:77)无意识误读指的是由于接受主体的个人素养及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解读文本时对具体概念内容等的错误阅读。 本文讨论的文化误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误差性阅读或错误阅读(即无意识阅读),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现象,乐黛云曾将其定义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因而获得对该文本全新的诠释与理解。“一般说来,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认识这个世界,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和‘洞见’,决定了他将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 (乐黛云,1995:110)” 2.期待视野理论对文化误读的启示 期待视野是接受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风俗和知识结构,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的先有(Vorhabe)’t you speak English?” “Yes, I can.”译成中文则变成了“你不会说英语吗?”“是,我会。” 这种译文根本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因此,翻译时不得不误读为“不,我会。”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正是译者服从本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这虽是“误读”,但却不应反对,而且还应加以倡导。作为整个社会民族文化的一分子,译者必然受制于其社会的语言表达方式及传统,偏向本民族语言表达方式,产生误读。但这种误读不同于误译,两种语言结构不同,逐字翻译才是误译。 3.2译者的文化期待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言谈方式,伴随历史发展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文学形象、图腾等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被写进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品,它们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相对独立的、固定的、独特的涵义,而且每一提及它们,同一民族文化的读者都能彼此间心领神会,自然地产生丰富而深远的联想。这些文化符号,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能高度概括一个民族的文化品位,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不同特点。这些文化意象包括历史上的人名、地名、神话中的典故,某些植物、动物、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民间的俚语、谚语、成语等等。原文作者写作时会以自己民族的文化意象为基础。为更好的解读原文,译者不得不对某些句子加以“误读”。如,在英美国家,蓝色是忧郁、孤独的代称,而汉语中的蓝色确常用来描述美好的事物,如“蓝天”。所以,像You look blue tod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这种句子,译者根据对源语文化期待将其翻译为“你今天看起来很难过,有什么事吗?”既合情理又是必须,这种误读有助于促进两种文化交流,应当赞扬而不是反对。 伦理道德也是影响译者文化期待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译者倾向于用目标语文化的伦理道德去理解、阐释乃至翻译原语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以期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构成对原文文本的“文化误读”,这一点在英汉互译时特别明显。中国文化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译者在阅读和翻译有关西方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学文本时,极易使用带有中国伦理亲情关系“踪迹”的词语来结构原文结构,以期能够更好的教育读者,例如,朱生豪在译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时,就把表示血缘关系的“nature, 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关系中的“孝”,这虽是一种“文化误读”现象,但它却方便了读者理解,也有一定的积极效应。 3.3 译者的读者期待 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服务,让译文迎合读者需要。然而,读者群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它原本是一部尖刻的政治讽刺小说,但是当这部小说被译介至异邦,读者的阅读兴趣就转到其中所描述的怪诞奇异的大人国、小人国的故事。一部严肃的政治讽刺小说变成了一本诙谐轻松的消遣读本了。乐黛云勒比松.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中的误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潘雅琴论误读的思维模式2000(2): 76-78. [4] 童庆炳. 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70. 2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