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透析社会热点,聚焦争论焦点.doc
透析社会热点,聚焦争论焦点
——温铁军老师讲座录音整理稿
50年代初,那个时候,政权刚刚建立,党给全国农民搞土改,大家分了地。那个时候是4亿农民,有一亿多亩地,那个时候按正常情况建立了一个国家,一个新的国家。那政府要想调控就要得有来源,来源就得征税。但是征税是个正常的政府行为,对吧?稍微懂点经济常识的人都说:对呀,就是应该征税。可是谁想过,假如一个政府面对这四亿农民谁挣了多少,该交多少,你怎么计算?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要面对四亿多农民去征税。经济学讲交易费用太高,你们这个时候不就学经济学吗?制度学派一个重要理论:交易费用。当交易对象增大到一个特别大的量的时候,因交易费用增大而交易没法进行?所以当这个交易对象达到4亿的时候,交易很明显。你现在说美国为什么能征农业税,对不起,美国是农产品大国,美国的纳税人叫farmer,那先得有farm,(笑声)然后才能加er,变成farmer,中国呢,没有farmer,中国只有农民,叫peasant,他们有了土地,基本上不能叫farm,为什么呢?土地的大部分产出是供这个农家自我生存的,所以我们把他们叫什么呢?叫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交易费用大这是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哪家农民如果他家里分了8亩地或5亩地,只种一种庄稼?他不就得种点稻子,然后还得种点麦子或种点蔬菜,他倒茬对不对呀?南方一年两季到三季,然后家里还得养些猪,养些牛吧。请问这种小农我们还不能一般定义叫自给自足,他还叫兼业农,兼业化。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做农户调查,中国农户大约70%时间以上……这也不一样。多少了解点西方的人都知道,西方这个农民基本上都是专业,养牛就养牛,种小麦就种小麦,种小麦的人不吃自己种的小麦,他要买面包,因为他们自己不磨。他们把麦子送到面粉加工厂,然后去买面包吃。这个农是商品化的。养牛的人不杀牛,他们把牛送到屠宰场去。他不是自给自足的,他们是专业农。而我们这个兼业农,你怎么计算他那两头猪或者再加三猪崽该交多少税,你怎么计算他那玉米,还没等棒子硬,他就把它砍了,然后做青储饲料。你算他是生产环节还是消费环节,算什么?养两头猪自己吃了一头,你算这吃的一头,是劳动力还是补偿自己,还算是商品,怎么算?因此中国就税制而言(有人送字条)(笑声),今天晚上咱们讲到12点(笑声),这么多字条。中国的农业就这么大规模的农民,农业人口这么大规模,而且是兼业化经营70%以上是兼业农,政府可怎么征税?不仅当年50年这问题没有解决,要靠什么呢?就要靠合作化,集体化,人民公社化,税不再重要,而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占有农业剩余,解决了,但那叫计划经济,叫剥削农民,所以否掉了,一否掉,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个故事比昨天更严重,因为9亿农民,大包干时只有8亿农民。原来是四亿现在八亿,那么交易费用要这么征税,你能征得了吗?那问题没有解决,旧社会为什么解决了,为什么讲解放前似乎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只听说过赋税重,为什么呢?解放前,<图示>土地的使用权是正态分布,这是地主(A)、这是富农(B)、这是中农(C)、这是贫农(D),这是租地的(C,D),那么这是(A)地主。占人口多少呢?7%—8%,占土地多少呢?大约50%。但是旧中国没有土地紧缺,所以越是短缺要素其价格越高,没问题吧?经济学上这样说的吧,因此中国的地租高,地租率高,谁能承受这么高的地租率呢?富农和中农,自耕农。这是富农,这是中农,而不是贫农和富农,直到我插队的时候,下乡接触生产实践,才知道真的就是那个老中农的生产技术高。老中农当队长,这个队的产量就高,分得土地就多,你要硬选一个――当然不是说贫富,贫农是依靠对象,阶级斗争得坚决,这都没问题,(笑声)我非常严肃,这绝对不是搞笑,但是你让贫下中农大家作为贫困社员来选队长的时候,给那背后碗里放豆时,肯定是老中农背后的碗里的豆最多。大队书记老百姓见不着,因为基层的生产单位是生产队,所以大家重视老队长。客观的看,这部分人集中了最大量的生产者,因为他们生产队小,他们生产的剩余量就大,因此即使你是地主,你也愿意把地租给那些产出量大的,而不愿意租给产出量相对小的,这就是约束律,约束多,因为使用权全呈正态分布,比较集中,所以旧中国我们是有规模生产主体的。我们讲规模经济――规模――两个主体,一个生产,就是因为使用权导致的规模生产主体主要是富农和中农.我们是有规模流动主体的,谁呢?地主,他们占有50%的土地,获取50%地租,大算帐,农业产出至少25%,应该是留在地主手里,假如你是地主你也会买好地而不买薄地,所以尽管占有50%土地,但占有50%的好地。因此地的产出不只50%,应该在60%甚至70%,这样算地主大体上应该占农业剩余的多少呢?30%。地主占人口多少呢,7%。那就是说,30%的农业剩余被地主占有,他消费多少呢?7-8%,按人口算。就算他浪费,大碗地喝香油,大块地吃肥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