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美育思想微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美育思想微探 彭沈莉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人文艺术系620000) 摘要:美育研究一直是美学和艺术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旨在探讨人的完满和自由。在我国古典文化典籍里面,关于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不能不说与现代美育的任务相契合。南朝梁的《文心雕龙》作为一本文艺美学的著作,里面包涵着十分丰富的美育思 想。它将文章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为文章教化天下提出了依据。 关键词:《文心雕龙》 文德情志 养气 ·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18-0221-2 在我国历史上,魏凿南北朝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领 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L1 域大放光芒的时代。人的觉醒带来了艺术(诗文书画)的自觉和艺术理论 倡《诗经)以来“为情而造文”的优良传统,而反对时下“为文而造情”的不 的自觉,产生于南梁的(文心雕龙》即是一部体大思精,系统完备的文艺理 良倾向。 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学者们大都围绕儒、佛、道三家 需霎说明的还有审美教育中“情”与“志”在的问题。儒家诗教的传统 的思想纠缠不清。他跟随当时的名僧僧佑整理佛经十余年而当时佛学的 是“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主要指人的正当志向或抱负。 传入是和道家思想相互阐释的,因而,《文心雕龙》的思想源流应该是不易 而“吟咏性情“是在魏晋以后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勃兴的。刘勰兼取二者,既 决断的。但是,有一点十分清楚,就是三家学说在刘勰那里并不相互抵触, 提倡文对人的教化功能中“志”的积极意义,又主张文章因情而发,以情动 而是“殊途同归”的。归在何处?从文的审美教化功能上可略见一二。 人的审美特质。他要求文章应“述志为本”,“瘩以情志为神明(《附会)… 一、文德与教化 (510页),这避免了,文艺术性的丧失,保持了文的特质,也批评指正了六朝 《原道》、《宗经》、征圣》被认为是文心雕龙的枢机所在,其中便纲 文风的诡滥失正的状况。 领性地体现了刘勰的文德美育观念。首先,我们要说一下“文”的含义。 情感除了是文章的内核外,还是实现其美育功用的媒介。教育方法的 文心雕龙》中的“文”不是今天而言的艺术性的文学,而是指广义的文章, 较高境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是感情的动物,通过情感的感 包括诗赋论说史传奏章等,即是指文字书写符号有机构成的物质形式。人 染渗透实现教育目的是合于人的生命本质的。刘勰《物色篇专门论述了 是使用符号的动物,这样的行为便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我教化过程,也 作者创作与自然景物的关系,指出文学创作的冲动、作者的丰富情感来自 就是文明的过程。《文心雕龙·原道开宗明义: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杂色,方圆体分,日月 然美的形貌神韵,写出优美华章,那么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是可以 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 曜,俯察舍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 辞发,观文者批文而入情”。。¨(587页) 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 三、养气而神思 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柄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 “养气”一说是中国占典哲学的重要范畴,先秦各家对“气”的解释也不 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96页) 尽相同,到了汉代,王充对“气”有较深入的论述。简单来说,“气”是充斥于 “德”,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规范,而是可从发生意义上讲 宇宙之间的一种精神,是世界万物的生命之本,在人身上则表现为个体的 的。“德”者,“得”也,得于“道”(天地自然),是与天地并生的。“大”者, 精神气质。人要精气旺盛,就应该养气。这是养生的内容,也可以看作是 也是“道”(天)之意,而在古人的观念中,大是最美的。于是,文章是至高至 培养人的身心健康愉悦美育内容。如孟子所言,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 远至美的天道、自然的呈现。这一显现得力于三才(天地人)中的”性灵所 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