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研究针灸效应机理的现状与展望.pdf
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理论研究针灸效应机理的现状与
展望1
1 2* 2 2 2 2 2 2
杨宗保 ,严洁 ,姚雯 ,易受乡,张英进 ,田浩梅 ,常小荣 ,林亚平
1 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
2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410007)
E-mail :yj5381159@
摘 要: 对多年来针灸效应产生的机制加以述评,提出针灸效应的实现最终是通过细胞信
号转导所介导的,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是针灸刺激引起机体某些活性物质的释放,继而激
活靶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生物效应。
关键词:细胞信号转导;针灸效应;述评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间的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后,跨膜引起细胞内第二信使
和其后的信号分子级联传递、诱导细胞核基因表达并最终引起生理反应的过程[1] 。细胞信号
转导理论是目前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课题,是揭示生命活动规律,解决生命现象诸多问题的
基本理论。针灸效应是机体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是建立在蛋白质信号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基
础上的信息传导过程,这一过程是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表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
信息反应序列[2] 。 大量研究表明针灸对处于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机体能产生多种良性调节
作用,而目前对于针灸效应产生的机理大多局限于整体和系统水平上的综合分析,缺乏对针
灸效应的微观、精确的阐述[3-5] 。假济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对于揭示针灸的效应机理和作用机
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 。
1.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是研究细胞感受、转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如
何调节基因表达和代谢反应。生物体在纷繁芜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各种
各样的信号,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信号刺激的最终反应者和效应器。信号从细
胞外经细胞膜受体到细胞核的转导通路是复杂的资助。
多样的,通过多条网络化的信号转导通路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这些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直
接通路,信号分子直接移位到细胞核,与细胞因子诱导性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直接调控基
因转录;需要经过较为曲折的途径方能到达细胞核.这中间需经过锚定蛋白,磷脂激酶和磷
脂酶、小GTP酶及MAPK激酶家族。除以上叙述的直线式信号传递途径外,细胞信号网络中
的不同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把外界纷繁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号进行归纳整
[7]
理,使细胞产生有条不紊的生物学反应 。
由于生物体生理病理效应的多样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亦呈现蜘蛛网式错综复杂的联系
通路,而目前与细胞分化、增殖、代谢、组织损伤修复等效应密切相关的主要转导通路包括:
① cAMP-蛋白激酶途径(cAMP-PKA)途径:过程是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
酸环化酶,增加cAMP 的生成,后者激活蛋白激酶A ,由蛋白激酶A催化细胞内蛋白质的磷
酸化,最终引起基因表达;② IP3 、Ca2+-钙调蛋白途径:当激素(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
抗利尿激素等)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5-经色胺等)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NO:20050541003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的资助。
- 1 -
激活磷脂酶C ,生成第二信使IP3 ,IP3进入细胞内后,引起细胞内的Ca2+浓度升高,以激活
2+-
Ca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激酶) ,后者可以磷酸化许多的蛋白质,从而引发产生细
胞内一系列生物效应。③ DG-蛋白激酶C途径:当激素等与受体结合,激活磷脂酶C后,磷
脂酰肌醇-4,5-双磷酸(IPI2)被水解,生成DG ,从而激活蛋白激酶C,后者磷酸化特定的蛋白,
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④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胰岛素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儿慢性咳嗽101例临床分析.pdf
- 小儿术前口服或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和咪唑安定混合液的比较.pdf
- 小儿肺炎并心衰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pdf
- 小儿胃肠功能障碍_衰竭的研究进展.pdf
- 小儿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16例临床分析.pdf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_黄名震.pdf
- 小儿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pdf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38例疗效观察.pdf
-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疗效观察.pdf
-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制30392.pdf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