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 谢传欣 博士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二○○七年七月 化学品和货物 化学品:成分确定 乙醇、磷酸、氟化钠、硝酸钠、石油 火柴、安全气囊、烟花爆竹、电池、弹药 货物:用于流通 无运输必要性:封闭系统内的中间体 过于危险而禁止运输:溴酸铵、高锰酸铵、苦味酸银、氢氰酸(含酸大于20%)、光气(国内) 无重要商业价值而不运输:二恶英 危险货物危险性的先后顺序 第1类 爆炸品 爆炸品的配装组 碳碳不饱和键:如乙炔化合物、二烯; 碳-金属、氮-金属键:格利雅试剂、有机锂; 连续的氮原子:叠氮化合物、脂肪偶氮化合物、重氮盐、肼、硫酰肼 ; 连续的氧原子:过氧化物、臭氧化物; 氮-氧键:羟胺、硝酸盐、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唑 氮-卤键:氯胺、氟胺; 氧-卤键:氯酸盐、亚碘化合物 雷汞 1.1A 叠氮化铅 1.1A 梯恩梯(TNT) 1.1D 硝化甘油 1.1D 黑火药 1.1D 烟花炮竹 1.4S 爆炸品分类试验 第2类 气体 压缩气体:气体在压力下包装运载时,处于-50 ℃时,完全呈气态; 液化气体:气体在压力下包装运载时,温度高于-50 ℃,部分呈气态;其特征可分为: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50 ~65℃之间的气体;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在65 ℃以上的气体。 冷冻液化气体:包装载运时,由于温度低,部分气体处于液态。 溶解气体:在压力下包装载运时,溶解在液相溶剂中的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部分物质的闪点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自反应物质 自反应物质 self-reactive substances 即使没有氧(空气)存在时,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物质。 规章范本: 自反应物质的分解可因加热、与催化性的杂质(酸、碱或重金属化合物)接触、摩擦或碰撞而发生。分解温度因物质而不同;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物质的分解(尤其是在没着火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有毒气体或蒸气;还有些自反应物质在限定条件下有爆炸分解的特性,为此,应在控制温度下、加入退敏物质或用适当的包装运输。 常见的4.2项物质: 黄磷、鱼粉、种籽饼、硝化纤维胶片 金属钛粉(干燥的)、硼氢化铝 4.3 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与水反应易于变成自燃物质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液体或固体物质。 常见的4.3项物质: 金属钠、氢化钠、碳化钙、甲基二氯硅烷 试验方法和判据 (f)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4.3 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试验(是否自燃,放出气体的量) Ⅰ类包装:放出的气体速度大于20升/小时·千克; Ⅱ类包装:放出的气体速度大于10升/小时·千克; Ⅲ类包装:放出的气体速度大于1升/小时·千克。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试验方法和判据 常见的5.2类物质: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过氧化丁二酸 有机过氧化物的温度 控制温度: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安全运输的最高温度。 应急温度:万一失去温度控制时,必须实施应急措施,应实施应急措施时的最高温度。 自加速分解温度(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简称SADT)是指用于运输包件中的自反应物质或有机过氧化物可能发生自加速分解的最低温度。确定有机过氧化物自加速分解温度的方法是根据环境温度、分解动力学、包装尺寸及物质与包装的热传递性能诸多因素测定的。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急性毒性测试方法: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消化道:经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先经过肝脏,转化后从进入血液中。 皮肤:许多毒物能通过皮肤吸收(通过表皮屏障、通过毛囊,极少数通过汗腺)进入皮下血管中,吸收的数量与毒物的溶解性、浓度、皮肤的温度、出汗等有关。 呼吸道:整个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其中以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大;其吸收毒物的速度取决于空气中毒物的浓度、理化性质和肺活量等。 影响毒性的因素 元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毒物的颗粒大小; 毒物的溶解性质; 温度; 蒸气密度; 沸点的高低。 6.2 项 感染性物质 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剂、寄生虫、真菌)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 A 类:以某种形式运输的感染性物质,在与之发生接触时,可造成人或动物的永久性失残、生命危险或致命疾病。 B 类:不符合列入A 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 第8类 腐蚀性物质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架桥原则: 稀释; 产品批次; 高毒性混合物的浓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解析几何》教案--吕林根,许子道.pdf
- 美国加州桥梁抗震caltrans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vlysis.pdf VIP
- 2025云南省临沧市市级单位公开遴选(选调)工作7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HSE保障措施优化及实施方案研究.docx VIP
- 2025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武仙公路收费运营人员招聘6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秋新鲁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pptx
- 颚式破碎机技术参数.docx VIP
- 2024河南资本集团“方舟”第三批招聘4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时尚配饰设计》课件.ppt VIP
- 高边坡专家论证PPT汇报材料(中建).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