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一、附红细胞体病 (简称附红体病) 历史 本病最早于1928年由Schilling和Dinger在啮齿类动物血液中发现,随后1938年Neitz等在绵羊的红细胞及周围发现多形态的附红细胞体存在,并命名为E.ovis。猪附红细胞体病最早在1932年发现于美国的印第安纳, 当时Doyle认为是“猪的一种类立克次氏体或类边虫” 国内对本病的报道相对较晚,最早报道的是1972年江苏南部发生的“猪红皮病”,1982年许耀成等确定江苏南部 “红皮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 猪附红细胞体概述 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 猪附红细胞体是所有动物附红细胞体中致病性最强。 流行特点: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低,大部分呈隐性感染。在抵抗力下降、应激或发生其它疾病时出现临床症状。 自愈后有贫血现象,生长受阻,成为僵猪,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危害。 病原 过去:立克次氏体。 现在:无细胞壁,无鞭毛,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强力霉素敏感。 Neimark等(2001)认为,应将猪附红细胞体改名为猪嗜血性支原体。 形态:多形态。呈圆形—卵圆形,平均直径0.2~2微米,它们单独或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围绕在整个红细胞上。 不能人工离体培养。 相对宿主特异性,猪附红细胞体目前发现只感染猪。 流行病学特点——广泛存在 易感动物:哺乳猪、仔猪、怀孕母猪和高度应激的肥育猪 感染途径:血液。如断尾、斗殴或喝被血污染的尿。注射、断尾、打记号、阉割等易传播。 生物媒介:虱子、蚊虫、厩蝇等传播本病。 季节:夏季。 传播方式:垂直,导致乳猪死亡率升高。血污染的精液 免疫功能抑制、贫血症状。 多为隐性感染:健康猪与附红细胞体之间能保持平衡,在血液中的数量保持相当低的水平,临床症状。 症状 急性: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苍白,高热达42℃ ,有时黄疸。 全身发红,有小点、斑出血,用手模手是红色的。 有时四肢、尾、耳边发紫,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 慢性:病猪消瘦、苍白,皮肤上有瘀斑。 母猪:急性时,厌食、发烧(42℃ ),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弱仔。 病理变化 急性:皮肤黄染、大小不等血点或斑。 四肢末梢、耳尖及腹下出现大面积紫红色斑块,有的患猪全身红紫。 肌肉淡,脂肪亦黄染。 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渗出。 血液:稀薄如水样,凝固不良。 脾:肿大、质地柔软、有暗红色出血点。 肝:肿大,脂肪变性,土黄色或黄棕色,质脆。 皮肤粘膜及全身多器官出血。如肺,膀胱粘膜。 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初诊,贫血、反应迟钝、发热,耳廓边缘红紫色,诱因(免疫、断尾),断奶仔猪和架子猪最易感。 实验室确诊:血1d+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后,盖上盖波片,在400~600倍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效果更好)下检查有无附在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游动的各种形态虫体,红细胞变形,或是血液涂片经瑞氏或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病原体后即可诊断。 猪群中带菌现象很普遍,我们在临床中常发现本病与猪瘟等疾病一起存在。 治疗(效果不确定) 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防治药物: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二氟沙星、环丙沙星、盐酸盐或乳酸盐、泰妙菌素(泰妙灵、枝原净)、强力霉素、金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等。 群体用药治疗:每吨饲料中加800g土霉素和130g阿散酸,饲喂4周,4周后再喂1个疗程。 预防:连用7~14天。 早期治疗效果较明显。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广普抗菌素都有效果。914A肌肉注射,达美苏拌料,效果很好;血虫净(贝尼尔)肌肉注射。但有时治疗效果很差,可能与继发症或并发症有关。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给猪免疫或其他注射时一头猪一个针头。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定期驱虫,杀灭虱子和疥螨及吸血昆虫。 防制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减少应激,预防接种。 * 龙岩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008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 龙岩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2008级动物医学专业 兽医传染病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