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法10年临床分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法10年临床分析.pdf

医学生 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法10年临床分析 文字表述:关键词: 麻醉   编者按 硬膜外穿刺时一旦刺破硬脊膜,是否继续进行硬脊膜外阻滞,一直有争议。1937 至27~29G)针,即针尖呈圆锥笔尖形,在笔尖旁侧开孔,不引起脊膜割伤,也便于单穿刺点针通针 用传统钭面开口的脊麻针(20~22G)。   资料与方法 者占95%以上),下肢手术占21.6%。 监测。   麻醉方法 术中均吸氧,保持SpO2在99%,注意输液速度,保持血压平稳。 而定,SA选用L3~4,先行硬膜外置管,再行SA。 旋转90度或180度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预防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2]。 因混合液。   讨论   CSEA的优点 SA的优点是局麻药用量少、麻醉潜伏期短、麻醉效果确切;缺点是平面较高时对循 膜外腔中局麻药浓度高于脑脊液中局麻药的浓度,硬膜外腔中的局麻药可以不断地向蛛网膜下腔中扩 散,使脑脊液中局麻药的浓度得以保持,而获得持久的如同SA的麻醉效果。因此,为取得良好的麻醉 具有麻醉药用量小,作用发挥快、效果确切、肌松充分,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减少麻醉中使用升 压药的机会,手术时间不受限制,减少了SA后头痛的发生率,便于术后硬膜外止痛,降低椎管内麻醉 推广。 手术部位、病人情况、手术时间选择局麻药的种类和剂量,例如在子宫切除术中,对老年人、肥胖者 用药,保持持续的腹肌松弛、肠管安静,术中注意补充液体,保持血压、脉搏平稳。若手术时间短 ,以降低SA后头痛发生率。在CSEA操作中若出现腰骶神经刺激症状者,术毕前硬膜外腔注入地塞米 松5mg或留置硬膜外导管,术后备用,用以预防治疗可能发生的腰腿部感觉、运动障碍及灼痛等。剖 宫产手术要求SA麻醉腰骶神经,EA麻醉胸神经,采用两点法更为合理。 合并症,CSEA均有可能出现。 补充EA药液,使硬膜外腔处于正压,减少脑脊液外流,同时又采用了综合预防措施如SA针均为7号或5 号细长针,采用B-D公司生产的CSEN,术中术后注意液体补充,术后去枕平卧,术后均采用硬膜外止 痛等有关。   2.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其中采用二点法1例,联合针法2例,原因可能与硬膜外针过深、硬膜外 导管较硬有关。此3例均及时发现,而改为连续SA法完成手术,术毕将硬膜外导管留入硬膜外腔(用注 射器连接硬膜外导管,边回抽边退管,待无脑脊液抽出时,停止拔管并向管中注入生理盐水10ml,再 回抽仍无回流,固定导管带回病室,术后留置2~3天,无头痛发生时再将导管拔出。本组3例术后均 无头痛。   3.术后严重呼吸抑制1例,女,66岁,联合针法行子宫切除术,术毕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 氟哌利多各2mg,术后5小时出现昏睡、呼吸抑制,间断应用纳络酮拮抗,21小时后恢复正常。呼吸抑 制时间如此之长,可能与较多吗啡经SA针孔进入脑脊液中排出缓慢有关。   CSEA二种操作法的优缺点   1.二点法中用SA麻醉腰骶神经,再用EA麻醉胸神经,使机体有一个代偿过程和输液时间,对血液 动力学影响最小,且可获得局麻药用量小、麻醉充分、肌松好、牵拉反应少等优点;主要缺点是二个 穿刺点,增加了局部损伤,本法最适用于剖宫产、肾切除及腰椎管手术等。 而再在原点行SA,在理论上有SA针刺伤硬外导管的可能,但在一千余例操作中从未遇到。其中联合针 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棘上韧带、黄韧带的穿刺损伤,减少了感染机会,棘间损伤小[5] 对 SA平面影响较小。SA后头痛发生率极低,其主要缺点是:硬膜外针若进针不正时,SA针往往不能 刺入蛛网膜下腔,且有刺伤脊神经根的可能;硬外导管从SA针孔置入蛛网膜下腔的机会相对较多。有 人认为将EA针做90度转向,对避免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效果可能更好[6]。联合针中EA针针尖锋利 ,负压法判断硬膜外腔可能导致刺破硬膜,应用注射阻力消失法,可减少刺破硬膜的机会。   获1994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参考文献 ,47,   503-505.   2 Fergusion DJM.Dural puncture and epi   3 曲仁海.论单次腰麻与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法.实用麻醉杂志,1993,6:3-11.   4 曲仁海,王华民.腰麻并用硬膜外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中华麻醉学 杂志,1994,14:59-60.   5 张野,曾因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211.  Analg,1995,80:821-826. 作者单位: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如需查看完整(带图片的资料请登陆医学生家园站点)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