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明清时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材料一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有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阁臣)其只是承上启下,发布命令而已……人们还是习惯地把他们看作宰相……但宰相与阁臣有很大不同……宰相具有执行权,遇事都可以奏而行之,甚至事毕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阁臣则只有遵从皇帝的旨意,拟出具体办法,待皇帝批准后方可颁布。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认识 积极: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 ②组织水利工程,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 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⑤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 消极: 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 ②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 ③思想文化的控制、束缚中国资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进步,造成社会发展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认识: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延续了2000多年,给中国社会有深远影响,它不可能消除腐败与分裂,但是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贡献巨大。 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六个特点 1、皇帝至高无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权力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肋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 6、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串始终。 ——明清时期     提问1:“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   提问2: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   提问3: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 宋元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但到了十六十五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了专制时代晚期。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烂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中国渐趋衰落。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清 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 评价君主专制政体。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宰相废除后,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说说这样容易带来怎样的后果。 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说明了什么? 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历史原因: (认为是)秦速亡的原因 (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直接原因: ①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过大 ②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 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 明加强皇权的措施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皇明祖训·序》 积极: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了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 消极:   A.加重皇帝政务负担,精力不够,影响办事效率。   B.皇权缺少制约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君主独裁专制强化,易滋生腐败 讨论:结合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