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专家经验赏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治探讨
赵天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
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中后期阶段。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
有时剧痛难以忍受,尤其夜间疼痛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运动神经及植物神
经,出现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由DPN引发的
糖尿病足最终导致截肢的概率高达80%,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
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拮抗氧化应激、
纠正代谢紊乱及神经营养药物,但是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利用中医治法干预DPN
或可获益。因此,探寻DPN的中医诊疗思路,归纳中医治法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消渴病的变证,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
凉、痛、痿”为其临床主要特征,故当属中医“消渴病痹症”、“消渴病痿症”
范畴。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消渴》日: “三消久之津血既亏,或目无见,或
手足偏废如风疾……此证肾消得之为多。”《王旭高医案》H3记载一消渴病人“十
余年来,常服滋阴降火。近加手足麻木,血不能灌溉四末,暗藏类中之机。”明·《普
济方》旧1载:“消肾口干,眼涩阴萎,手足烦痛。
本病主要是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亏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阻于脉
络,以致脉络受损。本病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属本虚标实证,
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发展到中后期出
现的并发症,导师仝小林教授将糖尿病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口1,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虚、损为主,虚主要是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
阴损及阳,气虚亦可致阳虚,终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损乃毒损脉络,毒主要
是“瘀毒’’,另外还有“痰毒”、“热毒”、“寒毒”等。糖尿病的体型多偏于
肥胖,饮食肥甘厚味,伤脾生湿化痰,痰阻脉络,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
于脉,脉络痹阻;糖尿病日久伤阴耗气,阴虚炼液为痰,痰阻脉络,致脉络痹阻;
阴虚生内热,日久热聚成毒,热毒损脉,致脉络痹阻;气虚及阳,阳气亏虚,温
煦不足,内生寒邪,寒凝于脉,脉络痹阻。经络痹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
经络痹阻,气血不能达于四末,“不荣则痛”故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DNP是糖尿病发展至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久病耗气,气虚推动无力,
血行不畅,瘀阻于络。本病为本虚标实,虚以脾肾气虚为主,实以瘀血、痰浊、
寒凝多见,治疗上注意兼顾虚实,标本兼治,重在补气养血,《沈氏尊生书》提出
“须补助气血,不可专用消散”。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通络。同时,在治
167
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
疗法则指导下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症状,进行辩证分型论治。常见症状或以疼痛
为主要表现或以麻木为主要表现,甚或以肌肉萎缩、痿废失用为主要表现。因此,
临床常予以益气活血、温阳通络、滋阴清热、滋补肝肾为主要治疗方法,现分述
如下。
2.1益气活血解瘀毒
糖尿病日久伤津耗气,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四末,表现为肢体麻木不仁;气
虚不能帅血,血瘀脉络, “不通则痛”,可见肢体疼痛;气虚不能固表,常见自
汗畏风。临床常见患者感到肢体麻木不仁,如有蚁行,多呈刺痛,以下肢为著,
夜间疼痛加重,面色咣白,白汗畏风,肢体尤为明显,神疲倦怠,舌质淡紫,或
有紫斑,苔薄白,脉沉涩,中医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
《金匮要略》,是养血活血通络,治疗血痹虚劳之代表方。方中黄芪甘温补气为君
药,桂枝、芍药合用,调和营卫,养血温经通痹,佐以生姜辛温,疏风散邪,大
枣为使,养血益气。全方温阳益气与活血化瘀相配伍,相得益彰,益气助于活血,
温阳助于化瘀,瘀去可助气行,共奏益气活血解瘀毒之效。若麻木明显,加鸡血
藤、首乌藤,增强养血活血通络之功;若疼痛较重,可加制川乌、制草乌,临床
需注意剂量由小到大。
2.2滋阴活血通脉络
糖尿病患者因多食而致脾胃郁热,胃热伤阴,煎熬津液,血凝成瘀,加之阴
虚络道涩滞,脉络瘀滞,肢体失于濡养,故手足麻木或酸胀疼痛;阴液亏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