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ppt课件1.ppt
理清思路,本文分几层论述? 一(1-6)提出文章观点,即全、粹统一,虚实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 二(7-12)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里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三(13-14)主要阐述中国书法、绘画、戏剧、建筑等多种艺术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点,都由舞蹈动作延伸出来,展示虚灵的空间。 找出课文中的引文部分,说说作者借用它们阐述了什么观点。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也。 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读第5段引文,领会大意 洪升、王士稹、赵执信讨论诗歌的艺术性以画龙为例分别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求全不求粹,认为做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半爪都不能忽略。 王士稹求粹不求全,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只在云中露出一鳞半爪,根本看不到全体,所以只要画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求完整。 赵执信主张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说,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龙才去画龙的一鳞半爪,而画一鳞半爪也正是要反映龙的全体。 本文作者通过对洪、王、赵三人观点的评述提出了怎样的看法? 洪升 重全面、忽略粹:自然主义; 王士祯 重一鳞半爪(粹)、忽视全体:形式主义; 赵执信 指出一鳞半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现实主义。 作者赞成赵执信的观点,提出全和粹要辩证的结合、统一,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舞台表演 古代诗歌赏析(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古代诗歌赏析(二)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赏析:本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愁绪,既形象又深刻。 古代诗歌赏析(三)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六种景物是按“晨起”“客行”的特定时空感组合而成,从而透出了客行的辛苦和羁旅之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古代诗歌赏析(三)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 * 宗白华 宗白华(1897一1986),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江苏常熟人。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作 者 介 绍 揭示话题,概括内容 感知课文 1、标题“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的作用? 2、中国艺术包括哪些门类呢?本文重点写了哪几类? 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课文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 思考:下面三句,请你画图,你将如何构思画面? 1、踏花归去马蹄香 2、蛙声十里出山泉 3、深山藏古寺 感知课文 3、何为虚与实呢? 请你画画: 踏花归去马蹄香 《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老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老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所阐释的观点是:“全”“粹”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美。 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 钱塘洪昉(fǎng)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鳞鬣(liè),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shěn)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哂:笑;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第:只;宛然:仿佛。) 典型——普遍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简单甚至没有,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