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政以德2.ppt

为政以德 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孔子的时代,天下已呈礼乐崩坏之象。当时周天子号称拥有天下,实际上只控制着自己的都城。而诸侯国君也步其后尘,大夫们一个个扩张自己的势力,国家呈尾大不掉之势,国君变成了傀儡。如鲁国在鲁襄公十一年由三桓“三分公室”:鲁大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贵族将鲁国一分为三,各占其一。后来,随着季氏家势的强大,又四分公室,季氏独得其二,季氏又做鲁国的卿相,拥有鲁国的实权。颛臾,是鲁国的附庸,它是当年周天子封给鲁国的属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在当时鲁国公室被瓜分的情况下,颛臾是鲁君的势力范围。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主要思想: 基本手段有 “富民”(13.9、12.7、12.9) “教民”(2.3、13.9、12.19 2.20) “举贤”(11.17、2.20) “正己”(12.7本则的“信”,这里解释为“百姓的信任”、1.5、16.1、13.6、12.9、2.20、14.5)等。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总体看来,孔子对礼教强调得更多,这是他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朱熹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⑤分崩离析:孔子哀叹国家的没落。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为政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总结 身正(思想纯正、行为正直、作风清正、待人公正……)严于律己 向往善道,多做善事,以身作则(自然起到影响感化百姓的效果,不必用杀戮的方式) 要待人庄重,要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要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百姓自然敬重你,做事尽心竭力、勤勉努力) 崇尚道德,反对武力和不择手段,要以德服人。 孔子心中的“德政”的基本手段: “富民”(13.9、12.7、12.9、11.17) “教民”(2.3、13.9、12.19、2.20) “举贤”(11.17、2.20) “正己”(12.7、1.5、16.1、13.6、12.19、2.20、14.5) 孔子认为,通过这些手段,就可实现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 统治者以身作则,正己修身,庄、孝慈、举善任贤、教不能, 百姓信任、众望所归、百姓守法规范且有羞耻心、百姓富足,远人来服。 为政以德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司马迁对孔子的敬意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 *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