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书(抽吸导管).doc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书(抽吸导管).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申请书 技术名称: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申请单位: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科 技术负责人: 于淑君 通讯地址: 南阳市车站南路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联系电话: 申请时间: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一、本院凡申请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科室,均应填报本表。 二、本表分为“技术的基本情况”、“申请单位开展该项技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技术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申请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及个人的承诺”、“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及“需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等6个部分。 三、申报单位应如实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四、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由科室留存,一份由医院医务科留存,一份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留存。 新技术项目 名 称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项目水平 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院级 技术 负责人 于淑君 性别 女 出生 年月 1968年12月 专业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学 历 大学本科 学位 硕士 毕业学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拟开展该项目时间 2013年1月 参加该项目的主要成员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专业技术 职称(务) 承担的主要任务 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 签 名 王宏娟 女 39 主治医师 主要参与者 裴晓宁 女 33 主治医师 主要参与者 代聚平 男 33 住院医师 参与 王磊 男 30 住院医师 参与 肜云鹏 男 30 住院医师 参与 一、医疗新技术的基本情况 1、技术原理(包括技术方法、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技术方法:在本院病房筛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抽吸导管组及对照组, 仪器设备:冠脉介入系统 先进性及科学性: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是AMI 患者心肌微血管损伤和再灌注不良最常见的原因,可使术后再次梗塞以及其它并发症明显增加。目前即使应用强化抗栓方案, 远端栓塞、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仍可达7%~10%,一直是影响急诊PCI效果的重要因素[2],同时也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血栓抽吸导管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机械性治疗手段,可迅速有效去除梗塞冠脉血管内血栓,改善冠脉远端血流,恢复心肌细胞再灌注[3]。治疗AMI的关健是快速有效的恢复梗塞相关血管血流和挽救缺血坏死的心肌,但相关大血管开通后,并不等于心肌细胞在微循环水平上也恢复了血液的再灌注,也不一定意味着缺血的心肌细胞都可以被挽救存活,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PCI术中或术后会发生冠脉慢血流或无复流,微血管不能恢复有效血流,导致患者在PCI术后出现了缺血心肌细胞B灌注不良,从而心功能不能得到快速恢复,引起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无复流是心肌梗死面积、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4]。无复流的主要原因是在PCI中,被挤压脱落的粥样斑块和血栓堵塞PCI开通后的远端血管。无复流现象常发生于血栓负荷较大的AMI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5],包括溶栓及介入治疗后。 [1] Antman EM, Anbe DT, Armstrong PW,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199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ulation, 2004, 110 (5): 588-636. [2] Zhao HJ, Yan HB, Wang J, et al. Comparison of Diver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