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真题解析 历史(荆州卷)精编word版(原卷版).docVIP

2015年中考真题解析 历史(荆州卷)精编word版(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中考真题解析 历史(荆州卷)精编word版(原卷版).doc

湖北省荆州市2015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 1.“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来源:Z,xx,k.Com] C.中日《马关条约》 D.中外《辛丑条约》 [来源:学科网ZXXK] A.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 B.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 C.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果 3。近代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这首竹枝词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内容是( ) A.星期工作制的实行 B.大众传媒的流行 C.西方饮食文化的传人 D.民众服饰的多样化 4.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B.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C.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D.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5.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其旗下淘宝网是中国消费者首选的网上购物平台。阿里巴巴的成功说明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 ) A.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B.能源技术的发展 C.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 D.航天技术的发展 7. 限制国王的权利,扩大议会的权力,是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第一个目标。英国实现这一目标是通过( )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人民宪章》的发表 D.《权利法案》的颁布 8.19世纪中后期,机器纺织品、机器设备及金属制品、工业原料和谷物成为国际贸易的四类主要商品。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 ) A. 工业革命的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的开展 D.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9.19世纪,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有力打击的理论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学说 10.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玉米种植运动 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11.1999年,巴拿马人民取得了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重大胜利,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B.废除了封建大庄园制 C.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2.据统计,从1956年起,美国制造业中“白领阶层”(即技术管理人员)人数超过“蓝领阶层”(即工人)人数,1960年二者的比例为75:25,1990年二者的比例为84:16。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革命改变劳动者构成 B. 美国实施社会保障政策 C. 科技转化生产力速度加快 D. 美国负债严重影响就业 [来源:学.科.网] 1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国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来源:学#科#网Z#X#X#K] 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还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1)在材料一中,梁启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1分。略举1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 响?(4分。回答2点) 14.(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