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化思维在翻译实践中重要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显化思维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中文 “显化”(explicitation)的概念首先由Viany和Darbelnet提出。他们将其解释为“把原语文本中只是以隐含的方式存在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来的信息添加到目标语之中的过程。”(Klaudy, 2009: 104)由显化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原语文本还是目标语文本中,都是由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构成的。因此,翻译的过程就不单单是对字面意思的翻译,更多是译者去揣摩原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Klaudy对显化的分类,显化分为:强制性的,选择性的,语用的,还有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因为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属于翻译的本质问题,所以在本文中不再讨论。本文比较了艾丽斯·沃克《紫色》的两个中译本。《紫色》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本书在1982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成为畅销书,并在1983年一举拿下三个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她本人也在1983年随美国妇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在《紫色》中沃克也提到了中国人在美国遭受的虐待。“你再看看他们怎么处理那个把一对中国人打死的人。他们什么都不管。”(陶洁,1986:186)沃克不仅是一个黑人作家,更是一个妇女文学的作家。目前为止,她一共写了四部小说,两本论文集,4本诗集,还有2部短篇小说集。在她所有的作品中,她充分显示了自己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女权主义运动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风起云涌,全国妇女组织在1966年10月创立。在一开始该组织在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该组织却没有给予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以应有的关注。该组织在成立之初内部就存在温和派和激进派。激进派认为妇女所有的痛苦都是来自于男性的压迫,要跟男性彻底划清界限。在此期间,艾丽斯·沃克也积极参加了争取权利的斗争,但她对女权的理论并不是完全赞同。在《寻找母亲的花园》一书中,沃克提出了“妇女主义”一词来区别“女权主义”。在她看来,男女两性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个和谐完整的关系。在小说《紫色》中,沃克虽然揭示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妇女的压迫,痛斥了他们的残酷,但是小说的结尾却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沃克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我关心的是黑人的精神解放和完整性的统一。论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显化理论,主要分为四类: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过程内在的显化。第二部分介绍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并着重介绍该思想在《紫色》中的体现;沃克在本书中主要关注妇女的个人成长问题,姐妹情谊,还有两性关系。第三部分是两个中译本的对比:陶洁版和杨仁敬版,对比集中在译者序,译者的话语语气,还有译者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上。此外,为证明译者对源语文本和作者思想的理解会对其翻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作者让了解沃克在《紫色》中的思想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分别做了试译。第四部分提出了两个译本的不足之处和建议。本文通过对比艾丽斯·沃克《紫色》两个译本,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必须要将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家背景等关系作品的方方面面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挖掘作家隐含的意义,才能架起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而体现在翻译作品中就是对其隐含意义的显化,对可能引起目标语读者疑惑、不解、误解的地方显性地呈现出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读懂文本。 译文 “Explicitation”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Vinay and Darbelnet in 1958. They explained it as“a stylistic translation technique which consists of making explici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remains implici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because it is apparent from either the context or thesituation.”(Klaudy, 2009: 10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licitation, both the source textand target text are composed of explicit meaning and implicit meaning. Thus, the process of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e word meaning but the deep meaning, that is ,the author’s intention. According to Klaudy (1998: 82), explicitation can be divide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