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壮锦图案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壮锦图案研究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张静淼 摘要: 图案是构成壮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几何图案,第二类是具 象图案。不管是几何图案,还是具象图案,它们都凝聚了壮族人民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壮锦图案 是壮族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界长期思考的一种外在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装饰性、艺术性、民族性、文化 性、吉祥性等特点。 关键词:壮锦:图案:民族文化:、崇拜 壮锦上的图案起着美化、点缀壮锦的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其扮演了民族文化符号化的角 色,承载了壮族人们的民族文化、生存生活状态以及宗教信仰。图案是壮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图案, 壮锦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壮锦基本都是以几何图案为主,以具象的图案为辅进行装饰。壮锦的图案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 始到成熟的过程。清代以前的壮锦我们很难见到,但从一些历史文献中我们能够发现它的影子,如宋代范 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之《志器》中曾记载过壮锦,其云:“练……亦出两江州洞,如中国线罗,上有遍 地小方胜纹。1宋代周去非在其著作《岭外代答》卷六中亦有记载:“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白缕,白质 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2范成大与周去非此处说的“绞”就是 早期的壮锦。由此可见,宋代壮锦上的图案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方格纹。目前我们见到较多的早期壮锦基 本都是清代末年和民国时期的,此时的壮锦图案比较复杂,色彩绚丽丰富。清代王锦主持编修的《柳州府 志》卷十二中有云:“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 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则觉粗粝,壮人贵之。”3清代沈日霖在《粤西琐记》亦云:“壮妇……而手艺颇工, 染丝织锦,五彩灿然,与缂丝无异,可为褥,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4时至今日,壮锦经过几千年的 积累,发展十分成熟,色彩、图案、样式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峰状态,其图案不仅有几何纹,而且有代 表吉祥寓意的祥云、太阳、凤凰、蝴蝶、双龙等具象纹样,丰富多彩的图案使壮锦显得更加绚丽多姿。 壮锦上的每一种图寨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含义与社会渊源。下面我们做简要分析。 几何纹 毫不夸张的说,几何纹既是壮锦上出现最早的纹样,也是壮锦的主要装饰纹样。几何纹大概有勾连云 纹、回字纹、蛳字纹、水波纹、同心圆纹、弦纹、编织纹、羽状纹、雷纹、方格纹等,它们多以组合的方 式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很多时候还配以龙凤、花卉、鸟兽等具象的图案。 几何纹最早出现在原始时期的陶器上,这在厂。西境内出土的陶器上可以得到印证。“经过部分地区文 物普查,广西己发现儿何印纹陶的市、县计有:全州、灌阳、兴安、恭城、平乐、桂林、富川、钟山、贺 县、昭平、苍梧、岑溪、梧州、平南、桂平、容县、北流、浦北、合浦、防城、钦州、武鸣、都安、来宾、 上林、巴马、东兰等市县共五十多处遗址。”5这些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印纹陶有力的证明了陶器上的几何 纹比壮锦上的几何纹要早的多。 几何纹的产生来源与广西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适合植物生 长,此地盛产竹子、藤蔓等植物,先民们在生活中得到启示?开始有意的在陶器上印上纹样,并开始创造 编织物,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提炼、完善,最终形成了极具装饰感的几何纹样。也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如 1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70负。 2(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223页。 3(清)王锦.柳州府志[M】.乾隆二十九年刻本,第234页。 4(清)沈日霖.粤西琐记【M】.道光七年刻本.第10页。 5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几何印纹陶分布概况明.文物集刊,1981(3):p245—246。 510 陈文华先生认为几何纹样是源于古越族的蛇图腾崇拜。!黄增庆先生认为几伺纹是广西先民们民族宗教信仰 的体现,如云雷纹与广西少数民族祭雷神的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波纹与洞神崇拜有关。?这些争论直至 现在也没有统一的定论,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古代去见证这一历史事实。但有一点是毫无争论的,J乙何纹的 出现与广西先民们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生产生活以及居住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密。经过对比研究,壮锦 上的几何纹从图象构成到构图方法等方面都与印纹陶上的几何纹基本一致,但更加成熟?组合更加多样、 复杂。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