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古文献整理及其保护措施.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浙东运河古文献整理及保护措施 赵任飞鲁先进 (绍兴图书馆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浙东运河在我国运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关文献资料多散见于方志、 史书、档案、笔记、文集、报刊等,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这对 研究浙东运河及保护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具有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浙东运河;文献整理;保护措施 浙东运河,又称杭甬运河,是京杭运河的延伸,也是中国大运河浙江段的组成部分。 从春秋至建国前,运河变迁无不牵连着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围绕运河记载的文献当 然值得好好整理、归类、保护,这不仅仅是浙东运河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还有助于我们 更好的利用、建设运河。尤其是2006年12月我国启动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 浙东运河来说,文献的整理与保护工作更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浙东运河沿革与现状 俯瞰宁绍平原,你会发现河道星罗棋布,其中有一条走向分明、横贯整个东西的河流, 西起钱塘江边,向东流经绍兴越城区,穿过曹娥江,汇入姚江、甬江,最后接入东海,这就 是我国著名的浙东运河。要对浙东运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有必要对浙东运河的历史沿革 及现状作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从淼如烟海的古文献中搜寻相关资料。 (1)浙东运河历史沿革 探寻历史踪迹,不难发现,浙东运河不是一次建成的,而是不同期进行分段开凿而成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浙东运河是浙东平原水利开发建设的宿影。因此,了解浙东运河的沿革, 须放在整个浙东水利史,尤其是运河南北两边水利(如大江、大湖以及海塘)变迁的大背景 下来考察。 京杭运河起源于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浙东运河的起源则是山阴古水道,始于 越王句践。越王句践在越地北部利用自然河道,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其中就包括富中大 塘、山阴古陆道、山阴古水道三条东西向平行的水利工程。《越绝书》载:“山阴古故陆道, 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古水道由城向 东至绍兴五云门外。 秦至西汉,运河基本没什么变化。东汉时,随着经济发展,山阴城及富中大塘人齿日 繁。而会稽山北麓最大的若耶溪向北流经时正介于两者之间,洪涝灾害频发。东汉太守马棱, 采用左右两轴之间设计溢洪道和顶高程之法以消杀水势。汉顺帝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 马臻创立鉴湖,采用低坝、长堤、大水面、大容积的理念控制南方三十六源的水流。湖在曹 娥江与夏履江之间,东起上虞蒿口斗门,绕绍兴城南,西到钱清广陵斗门,南抵会稽山麓, 北界于南塘。由稽山门至禹陵建堤,将全湖分为东西两湖,建三眼桥连通。富中大塘就淹没 在东湖之中,山阴古水道被鉴湖所纳。在鉴湖创建前后,上虞也兴建了白马湖和上妃湖 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于建业(今南京),给浙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 145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 遇。对浙东运河来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开凿了西陵运河(后吴越王改西陵为西兴)。 《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晋司徒贺循临郡,凿此以灌田。”运河自会稽府城西一里始, 向西运行,基本与鉴湖堤坝平行,穿越西小江,再北折西行,至钱塘江边的西陵,全长约 92里。运河沟通了东晋大后方会稽与京都的航线,起到了灌溉、航运、军事三重作用。从 此浙东运河西段基本定型。运河东段,主要是上虞江道出现了变化,原东小江(即现今曹娥 江)与姚江相通,其水有两条出海口:一是经会稽三江口向北入海、二是经姚江与甬江向东 入海。但此时在梁湖兴建浦阳南津埭,切断了姚江与东小江联系,从而引起东小江下游江道 变化,尤其是潮汐失去了分流,造成河段淤积,部分成陆。 隋时在会稽城兴建罗城,外筑城圈,共城门九(其中水门六)。罗城的设计除军事目的 外,还充分考虑到与鉴湖、运河的关系。如在城西北的迎恩门与城东的都赐门,西连西陵运 河,驾船入城,横贯城内水道出都赐门可去浙东。北边设置三江门,起到排水入海作用。史 载隋炀帝杨广开凿京杭运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 宫、草顿,欲东巡会稽”、“又欲筑宫于会稽,会乱,不果成。”可见,京杭运河的目的地是 会稽,如此举终成,则京杭运河应称为京绍运河亦未可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