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在高地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还在高地上.doc

我们还在高地上 吴非 发表于 2006-11-14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不久前,我在一次座谈会上说,我对当今中国的教育局面感到绝望,我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感到羞耻。 中国社会为什么全面落后?为什么经过百年的努力和牺牲,至今还要对国民讲最基本的“荣”与“耻”?问题出在国人仍然没有把教育作为立国之基,立人之本。但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很多是教育管理者和资深教师,思想层次比较高,对我的发言可能感到不可思议,也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劝我要把眼光放远一些,要坚守岗位。 其实我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这样的话,也经常对教师作如是说。我没有发现大家对此反感。我们对许多现象早就视若罔闻。比如,有些学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学生一个月只放一天半假,教师也跟着学生封闭在学校里;有的学校,教师必须从早到晚在校工作(六点进校,晚上十点后离校);有的学校公然搞“升学率末位淘汰制”(谁带的班升学率在年级排末位,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下岗)。这些,现在已经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另一方面,教育的崇高一直徒有虚名。在西部,还有一批月薪仅仅40元人民币的代课教师,他们过着连乞丐都不如的生活,他们说“每个月能拿150元就满意了”;在贫困地区,还有小学生仍然在“风波亭”里读书(我们社会的宣传工作一向是很负责任的,那些大量反映贫困地区教育状态的照片在网络发布已经好几年了,至今没有消息指责它们是伪造的,所以我不能不信);教育经费一直没能实现达到GDP4%的承诺,有些省区反而持续下降;一些地区仍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广大教师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相反,由于经济压力大,一些学校不得不靠乱收费来维持运转,这就又造成教育的耻辱。当然,我还可以举出更多外国所没有的“教育耻辱”,但是没有必要了,只要能做到不背过脸去,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不会不感到羞耻。 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如果鼓励教师“坚守”这样的“岗位”,既缺乏人道精神,也模糊了基本的荣辱观,玷污了教育。 我的同事中,没有官僚富商子女,也没有几个高层知识分子的配偶。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难道想通这样一个问题也需要什么高智商吗?因为我们的辛勤工作,学生敬重我们,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中许多人不愿意做中小学教师;学生甚至能像敬重贤人一样尊奉我们,而他们宁可曳尾泥涂。我曾经错误地认为,一名教师,如果把自己的学生教到不敢做教师、不肯做做教师,是悲剧;谁曾想到这种悲剧会出现在自己身上?然而,这个责任,能让教师来负吗? 历经坎坷的索尔仁尼琴说:“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今天,我们可以在许多公开场合毫不费力地听到一个校长肆无忌惮地攻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甚至听到他们用粗俗的语言玷污教育,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教师不得不在他们的野蛮管理下“从事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这样的困境,教育行政部门当真一无所知吗?很少见到他们能有所作为(当然他们也许和我们一样无奈)。而教育行政官员为子女择校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教育学教授也在为孩子各科学习请家教……教育界早就乱套了。 我之所以感到“绝望”,还因为我终于敢于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中国人重视子女的学历教育,但是中国人并不重视教育。也许,对中国社会的实用哲学而言,发展教育也许是一件可怕的事。 什么意思?还是不说了。 看穿了,看透了,然而理想不灭。 真的教师,为自己的理想而坚守。 我们守在高地上,遍体伤痕,弹尽粮绝。不远的后方组织起啦啦队,传来锣鼓声,奖章、锦旗已经做好,大型诗歌朗诵会也准备开场,领导的致词已经写好,还有题词……仿佛只等我们最后的牺牲。那里的人很多,也有许多可以支持我们坚守的资用,可是就是没有人肯来增援。这时,你如果肯喊一声“向我开炮”,有可能成为千古无觅的英雄,然而你如果看够了袖手旁观,怀疑自己不过是祭坛上的牺牲,敢喊上一声“老子不干了”,则必然成为遭万世唾骂的叛贼。高地上的悲壮,往往如此。弹火硝烟往往不足惧,而冷漠与空谈抵得上暗箭。只是,我早已不再感慨什么“一边是庄严的工作,一边是荒淫无耻”了。理想者的坟墓本来就应当在高地上。 觥筹交错,肉林酒池,“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连村夫也会嚼着猪头肉,捧着酒碗,对高地上忘死的人嘲一声“不值得”;市井则在麻将桌上聊天,把坚守者全当作疯子;而官僚则会认为是自己的哪一次讲话相当于“精神原子弹”,让人敢于舍身……不会有人去想高地上

文档评论(0)

zhaoj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