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诂学自学笔记(四川自考用教材练习整理)
1.1训诂: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主要是解释古籍中的语言。
1.2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主研内容的一门系统科学。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语义学。
①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以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也要研究词、词义和词汇演变,但绝不仅止于词的研究,还要涉及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②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训学虽然也研究语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校勘、探求本字、审定声音,以及阐明文化背景等。
1.4训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用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中的汉字。文字学研究的内容,虽涉及音、义,但是主要是形,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语义。训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1.5训诂学的任务:
分析古代书面语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工作。
1.6训诂学的功用:
(1)指导古文教学
(2)指导古籍阅读和整理。①古书注解往往异说歧出,训诂学知识课帮我们择善而从活另求正解。②词典解释,罗列诸多义项,训诂学知识可帮我们准确选择义项。③在既无古注又无词典解释的情况下,利用训诂知识,可以自谋其义④整理古籍,训诂知识更为重要。
(3)指导辞书编纂,因为字典辞书本身就是一种训诂专书。
2.1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的原因:
(1)古今字: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使用的不同的字(“毋内诸侯”中的“内”与“纳”)
(2)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音近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类别:1)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2)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今称“通假”。二者区别:前者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由有到有的过程;前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种借字与本字关系比较松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同或音近(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只因同音而借;必须要有古书例证)。阅读古书最易引起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庄公寤生,惊姜氏:寤--牾,杜预不明假借训为“寤寐”。)(3)异体字: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又称“重文、或体”。(4)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章难通。)(5)避讳字:古人在语言表达中遇到触犯忌讳的人或事,常采用更改古书文字的办法回避,一般是用近义字、同音字代替。或不言避讳字,或缺笔。(6)无句读。造成古书断句标点错误的原因大致有:①古书文字有错、脱、衍、倒;②不明通假不辨章法、不明史实;③不解词义、割裂词语可能致误。(错简:指典籍段落或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出的文字。)
2.2造成词义障碍的原因:1.不解古语(一般性古词语,古方俗语,成语,典故,古译语)2.词义演变。词义增加和减少:词由本义引申出新义之后,本义仍然保留,词的义项多起来,这是词义增加;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即词的义项变少了,这是词义减少。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指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而甲义的外延可以包含在乙义之中,即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反之,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词的原义部分保留在今义中,就是缩小。)词义的转移:指一个词由甲义引申出乙义之后,甲义消失,或产生了正反、轻重、褒贬的变化,词的旧义被新义所代替。
2.3语法修辞障碍:1.语法障碍包括:词法障碍(词的活用)、句法障碍(倒装句)、虚词障碍(误虚为实)。2.修辞障碍:。(1)互文见义:指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为两个形式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的关系。(互文见义在所表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上有两层意思: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左传》“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两人在出洞入洞时都在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依避免行文单调枯燥。如:《左传》“贄币不通,言语不达”“通、达”互文见义。)(2)倒文:古人在行文时,为了强调某事,或者为了调音协韵,或者为了将就骈对,常不依正格而颠倒语序,今人叫“倒装”。(3)变文:又叫变文同义,是指古人行文时用同义词互相变换以达到修辞的目的。(有变文以协韵,变文以成辞,变文以避复等情况),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增加文采,加重语气或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苏大法学复试通知.doc
- 初中一年级篮球进行间体前变向运球教学案例.doc
- 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要求.doc
- 09年事业单位真题.doc
- 2012江苏省公务员考1.doc
- 大学高级英语课后练习答案.doc
- 法硕考研答题技巧.doc
- 商务信函格式要求.doc
- 有机化学(医学平台)教学大纲.doc
- 云南财经大学 3.2010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和要求.doc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