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情感入手,拨动学生习作之弦.doc
由情感入手,拨动学生习作之弦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写作能力,则是直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然而,在小学阶段,作文的教学绝对是让很多语文老师非常困惑的问题,学生写作动机和兴趣不足、想象力不丰富、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不能表达真情实感等诸多难题让语文老师们束手无策。有时候,一次作文训练下来,面对着一篇篇内容空洞、矫揉造作的学生习作,很多的语文老师都是头疼不已。不可否认,很多同学都是有着写好每一篇作文的愿望和热情的,但是一拿起笔来,就感觉无话可说,写起来痛苦无比,而老师也不知道从哪一方面去正确引导,这种束手无策的感觉,相信很多的语文老师都曾经体验过。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是日渐减少,甚至还有部分同学患上了“作文恐惧症”,而老师对作文辅导课也是能少则少,或者是虚应故事,随便找几篇范文在课堂上念一念就算辅导过了,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如何能得到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固然和学生的词汇及语言的积累不够、生活阅历不丰富、阅读量少等因素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同样不可忽视,那就是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师生都把作文当作一种教学(学习)任务而不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在作文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习作指导生硬死板,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以及正确地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导致作文的教学陷入困境。
那么,面对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窘境,老师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广大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创设情境法、鼓励法,活动法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里,我也就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与广大语文老师共同探讨。
舒婷曾经说过:写作是比较自愿的事,它是流自心灵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的习作,首先应该让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自然而然地表达。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能使学生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做法是从情感入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作文更是如此。《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广大语文老师更应该注意到,其实在写作之初,就应该用情感之火,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创作热情。
每个人都是充满感性的。学生虽然生活阅历比较少,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过独特的经历与体验,也有他们自身的喜怒哀乐。每一位学生心中,都会有一根敏感的情感之弦,只要轻轻拨动,动听的乐曲就会随之而来。而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拨动心中的这根弦。“情动而辞发”,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情感一旦找到渲泄的阀门,灵感就会突然显现,好似以石击水,顿起波澜;文思也会如同涌泉,滔滔倾发。学生如果能用“心”去感受生活和人生,用“情”去触摸生活,哪怕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听的语句,情感的喷薄也能够引起他人的共鸣!
如何以情感激发灵感,引导学生发现内心深处最渴望表达的一隅,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做到“我手写我心”、“发乎情”而抒于文,在作文的教学上,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共“情”法
共情是指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把学生的烦恼当成自己的烦恼,从而使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的交流过程中,有时学生会觉得有些感受表达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这时如果能够给予适当的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扫除障碍,学生表达起来也就自然流畅了。比如在教学“成长的烦恼”这篇作文时,一位学生跑来找我,说她想写一件事,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下笔。我就问她想写哪件事,她回答说:“我有一次和妈妈去买衣服发生了分歧,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这件事我的感受很深,一看到这次的作文题目就想写了。可是拿起笔来,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因为这件事实在太平常了!”我于是详细询问了这位学生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站在这位学生的角度,帮助她再次重温了当时自身的情感历程,并与她探讨了其他类似的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件,从而引发了她对青春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后来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一篇佳作,以小见大,立意很深,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共鸣。
二、 煽“情”法
所谓“煽情”,就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激发学生特定的情感,以触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广大中小
文档评论(0)